浅谈秦腔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

时间:2022-12-29 17:27: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秦腔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

作者:丁艳

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8



目前国内对秦腔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研究其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的自身艺术特征;(2)研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相比而言,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对秦腔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欲以文化生态学方法通过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来解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结果———文化景观。对秦腔这种非物质文化景观时空变化上的研究,不仅可以探索关中地区甚至整个秦腔流行区过去的发展历程,更是对未来秦腔文化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以期秦腔文化在未来在尽量避免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加入时代因素更好的发展繁荣。

1 秦腔文化的特征

秦腔起源于西周时期,西周的核心地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现今流行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中国西北地区。秦腔在关中方言的背景中形成了悲壮有力、高亢激昂的艺术风格秦腔的主要题材为历史战争和公案戏,代表作有《大登殿》《周仁回府》《铡美案》《十五贯》《三滴血》等,其唱腔感情饱满,,旋律高亢。秦腔的击节乐器是枣木梆子,板胡是最主要的伴奏乐器,其穿透力强,发音清脆尖细,武场的伴奏乐器还包括饶钱、句锣、暴鼓、小锣、干鼓、马锣和堂鼓等。

2 秦腔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不同文化环境的形成。而在探讨人地关系时,地理环境应该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两方面,对人地关系的分析应从具体的文化分析(秦腔文化)来寻求两者之间的联系。

2.1 自然地理环境

2.1.1 地形地貌。“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 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 形象地描述了秦腔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关中具有特殊的地貌形态,渭河带有的大量泥沙在关中平原大量堆积,因河流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和下降的间歇性变动,形成的阶地高度不等,渭河南北支流切割“源”面,使其破碎,因而较大程度上影响交通的可达性,而对人的视野影响不大。整个西北地区以高原为主要地形,辽阔宽广。正是闭塞的交通、开阔的视野使西北山地民歌风格调门高亢,且穿透力强,秦腔唱腔旋律高亢与其景观特征一脉相承,极具震撼力和穿透力的锣鼓和板胡等是其伴奏乐器。

2.1.2 气候。关中处于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交界地带,属于半干旱地区,其特点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mm。半干旱地区适宜种植喜干冷喜光的枣树,因此在半干旱地区集聚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的秦腔与其他梆子腔。

2.2 社会文化环境

关中地区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都城的理想选址及兵家必争之地,悠久的历史和长期的战乱使秦腔题材以历史战争和公案戏为主。恶劣的自然环境、粗放的旱作方式、长期的战争、开阔的视野、广袤的土地及与游牧民族频繁的交流形成了关中地区勇武好斗、豪放粗犷的区域性格,这一区域性格使秦腔形成铿锵有力、高亢激昂的艺术风格。秦腔的“唱”便成了“吼”,表演动作亦粗犷有力。战争时期生灵频遭涂炭,尸横遍野使人悲痛难忍,触目惊心为


秦腔奠定了悲壮的感情基调, 但不屈不挠的关中人民勇武坚毅,奋勇抵抗,于是吼出了既“悲”又“壮”的秦腔。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关中地区视野开阔和支离破碎的地形条件加上干旱恶劣的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秦腔的形成。另一方面,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影响着不同文化的发展走向,并且对民族文化的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关中地区所处的民族交融地带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战略位置以及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了形成的秦腔文化的性质,粗犷豪放的区域性格,吼出悲壮的秦腔。

3 秦腔文化的扩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1 秦腔文化的扩散

文化扩散是文化现象的空间移动过程和时间发展过程,秦腔文化的扩散伴随着秦腔文化与扩散地戏曲文化的整合, 在整合过程中两种文化都得到发展,并且结合当地的方言和民乐形成新的梆子腔。

3.1.1 秦腔的扩散类型。秦腔文化的扩散主要是迁移扩散。秦腔是流行于民间的戏曲艺术所以扩散主要依靠移民、艺人、军队和商贾。文化扩散的最终结果是与当地文化相互整合,戏曲文化扩散到目标区域之后需要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进行地方化。

3.1.2 秦腔的扩散的方向。秦腔根据不同的流行地区,可分为不同的流派。东路秦腔是指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的大荔和蒲城一带的秦腔;西路秦腔是指流行于甘肃省天水、宝鸡地区凤翔、陇县、岐山一带的秦腔;南路秦腔是指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洒县、洋县、汉中、城固一带有汉调的秦腔;中路秦腔是指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秦腔。秦腔文化的传播总体上呈东西走向的带状传播,南北方向也有传播,但极少。东路秦腔流传到山西成为晋剧, 西路秦腔流传到四川后成为梆子;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秦腔可以说是晋、京、豫剧以及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

3.2 秦腔文化的扩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具有相互作用,同样文化的扩散与地理环境也具有相互作用。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张文奎] 作为秦腔文化的扩散方和接受方都对地理环境产生着影响,同时地理环境也影响着秦腔文化的扩散。

3.2.1 自然地理环境。秦腔文化发源于关中地区,在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之间依次是秦岭山脉的太白山,终南山,丽山,少华山,华山等一系列山峰。秦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贾艺人通过迁移扩散对秦腔文化的扩散,商贾艺人将秦腔文化传传播到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并通过文化整合,在不同的地方形成适合当地地域特点的梆子腔,形成了晋剧,豫剧和河北梆子等。秦岭作为高大山系对秦腔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阻挡作用,而秦腔文化主要在黄河流域进行了东西向的传播。

3.2.22 文化社会环境。秦腔文化的传播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秦腔文化的传播基于两地相同的历史条件,文化基础。秦腔文化的传播主要在我国的中原文化区,中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摇篮,古代文化异常繁荣。在历史上除了明初一度建都在南京,各统一王朝均在此区选定帝都,不仅拥有毫、殷、镐等早期文明,而且有咸阳———长安、洛阳———汴梁和幽州三大古帝都。于是形成了中国主体传统文化,对秦腔传播有利。其二,秦腔作为民俗文化产生劳动人民劳作过程中,建立在在当地方言的基础之上,秦腔文化扩散到其他地区,若想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同,必须具备类似的语言,中国可分为7 个汉语文亚区,中原文化区基本与中原官话亚区吻合。中原官话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但官话语音语调差异不大,为秦腔在这些地区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 秦腔文化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4.1 秦腔文化发展现状

文化全球化和流行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影响,秦腔作为民俗文化也不例外。时下中国秦腔文化呈现出衰退枯萎的趋势,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深受流行文化影响的年轻一代对此更是缺乏认识和了解。

4.2 秦腔文化的发展对于与我国的现实意义

4.2.1 文化。秦腔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我国的文化景观。作为一种地方戏,秦腔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是秦人秦地秦风的各种文化综合表现。秦腔是的“陕西八大怪”之一构成了陕西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自然性、粗犷性的共同特征。

4.2.2 社会。秦腔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象征,起到维护民族情感的作用。秦腔文化不仅只是八百里秦川人民文化认同的一种媒介,在西方模式的现代化突飞猛进的今天,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面临挑战,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整个中华民族都具有重要意义。

4.2.3 经济。秦腔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重要瑰宝,秦腔文化中蕴含的许多有待于我们发掘的经济价值。时下秦腔出现衰退枯萎的趋势,应该对秦腔文化的内容进行适度的改革,保留能够反映古代文化的精髓部分,适度加入现代的元素,让更多的现代人能够产生共鸣,形成群众基础,并形成秦腔文化产业,就能促进秦腔文化持久的繁荣。

结束语

关中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秦腔文化,孕育了以“刚”和“粗犷”为主要艺术风格的秦腔。秦腔在特殊地理环境下因与比邻地区类似的文化基础,得以通过迁移扩散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因此成为我国戏曲的鼻祖。现今秦腔文化对于我国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未来对于秦腔文化的发展应该注入新的元素,以期秦腔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0196e5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