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笔》读书笔记

时间:2022-04-09 11:31: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很高兴能够再次读到《病隙碎笔》我记得很清楚,中学时读过史铁生的《我的地坛》以后,我对史铁生先生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时只觉得他面对疾病面对生活的折磨竟然如此百折不挠不放弃不认输,真的很令人钦佩,而后我就去网上买了他的这本《病隙碎笔》。而读完这本《病隙碎笔》后,我对史铁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些明白了他为何能够如此坚强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但那时终究还是半个小孩,对人生社会也没多少认识,因此看完主要是折服于他的顽强精神,但是没办法懂得太多,阅历决定人的视角和视野。再次重温,我的认识又更深刻了许多。

第一次读《病隙碎笔》的时候总觉得像是呓语一样,我当时还觉得每小段之间的跳跃性实在是太高了,内容松松散散。然而深入其中之后,特别是最近的细读之后,我被老先生的强大逻辑和理性感动了。语言是简单的,表述是朴实的甚至可以说有些表达是“土”的。可是,我能看懂。这本书根本不是为了炫耀文采,不是为了传递美学价值,更多的,是一位老者在徐徐道来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大家的人生建议。我惊叹于这涵盖的内容之广,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在病痛的折磨中他记录下这些文字和思考,一针见血,鲜活无比。

关于面对命运,史铁生说,人生是一出充满矛盾冲突的戏剧。我们都是不能随意调换的其中的演员。他说:“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然而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就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来组合的。每个人的命运不同造成了人生的差异,才显示出生活的五彩缤纷。所以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可以随意调换,也不可能千般一律。有人在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后或许连我为什么活着也不知道,用尽一生却始终换不回一个确切的答案。“上天为什么待我这么不公!”然而埋怨只是消费自己的生命,很多时候现实给了你一巴掌你就该面对现实,而不是避世,埋怨。因为想要逃避现实,所以不愿意去思考真实而残酷的生活的人,何其多也!而他告诉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勇敢地面对命运。没有苦难的命运,何来磨砺的灵魂?

而关于面对命运的态度,他说:“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当你在为无法升迁或恋爱不顺而烦恼时,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却有人正在为生存挣扎。他人生的一半都用来生病,他自己更一度认为不能直立行走是丢掉了人的特点,在大部分人看来,他是不幸的。然而,面对命运的玩笑,他是那样理智,直面命运的挑战与不公。他那调侃的言语,让人觉得这仿佛不是一个身患残疾的人,而是一个在人生旅途中都十分顺利的成功人士。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都无法把人生的意义想得透彻,而史铁生却把人生的许多哲理问题阐析得那样简单明了。不屈于命运的勇气,乐观的精神,让他不卑不亢地在生命路上前行。

关于疾病,史铁生他这一生,病痛此起彼伏,但他命硬。我想,也许也正是因为病痛,所以他的文字总是那么厚重又刚硬,如一柄重剑,被拍到的话,不出意外就必定是五脏六腑震颤的感受了。

关于死亡,他说“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每个活着的人都害怕死亡,甚至不敢提及死亡,而史铁生却把死亡想得那么简单。“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上


终有一天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中。”人初来这个世界时,有几个人会在意你的到来,然而当你走了又有几个人为你流下悲伤的眼泪呢?人生本来就应该是平静地出场然后默然地离场。“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史铁生以一种调侃的口吻说到“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人本就当如此面对死亡!

我不由得想起《庄子》里关乎死亡的那段对话。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为生死而戚戚然,不如为信仰而坦荡荡。

说到信仰,关于信仰宗教,史铁生从不屑于烧香拜佛祷告祈福之流,他觉得“为求实惠去烧香磕头念颂词,总让人摆脱不掉阿谀、行贿的感觉”。宗教实在算不得什么信仰,“所谓天堂,不过是人的仰望。”,史铁生说。

而信仰是什么,是几根香可以换来的廉价物吗?如果一个人为信仰的付出预设了利息,那这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心理健康投资罢了。我们口中所称的信仰,是不忘初心,一往无前的精纯之心,没有借口,没有捷径,只有“此心寄明月”的向往和“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毅力,才能铸就一生不变的信仰。 老先生始终认为我们应该坚持着信仰接受包含苦难的世界,谁也不能摆脱苦难,“生而为人,终难免苦弱无助,你便是多么英勇无敌,多么厚学博闻,多么风流倜傥,世界还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秘置你于无知无能的地位”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就应该遭受苦难,因为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倘若没有了苦难,信心很容易被福乐蜕变为谋略,终究会与众人同流合污;倘若没有了苦难,信心很可能被光荣腐蚀。然而作者领悟到了生活从来就布设了凶险和苦难的,不会因为谁不因谁虔敬就给谁特别的优惠。只要生活的希望不灭就有机会化解苦难,找到生存的意义。

太少人能像史铁生那样勇敢,他的身体是残缺的,但是他的灵魂并不残疾,健壮的像头牛。这个社会最遗憾的是,没有几个人能向正确的方向走去。大家都太仓促了,急着追逐名利,急着追逐物质。他们的物质也许可以充盈从不打烊,灵魂却萎靡不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不是在高朋满座时的欢声笑语,而是深夜对着手机屏幕无所适从的迷茫。然后,他们沉溺于短暂的安全感,着迷于眼前的小确幸,虚以度日,奔向死亡。说来也是,蟪蛄又何须知春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234df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