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 作者:马茹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1期 摘要:五四运动后,一批旅外求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进步知识青年,陆续回到陕西,成为马克思主义在陕西传播的中坚力量。他们以学校为阵地,以高度的革命热情,积极向陕西人民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开始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迅速广泛地在陕西传播开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陕西 传播 1 马克思主义在渭南地区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渭南地区的传播是从1921年7月开始的。1921年7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杨钟健引荐北大学生魏野畴到华县咸林中学任教。次年春,共产党员王复生也应聘为咸中国文教员。他们到咸中后积极向学生介绍五四运动,宣传新文化,改革教学内容,增设等新科目,并向学生推荐和订阅进步书刊,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1922年7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王尚德从武昌中华大学毕业,返回渭南赤水镇,与好友张浩如等创办渭南赤水职业学校,从思想发动入手,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同年冬,他与王复生等组织进步青年在赤水职校、咸林中学以及西安、三原先后成立了“青年励志社”、“青年自进团”、“青年文学社”、“青年科学研究会”等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将大量革命书刊分发给各团体,指导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1925年初,共产党员、北大学生张仲超回到澄城中学任教,成立“澄城青年社”,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夏,中共北方区委派方仲如回陕,担任渭阳中学教务主任,积极培养革命骨干,宣传国民革命和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生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马克思主义在渭南地区的传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第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纳入教学和课外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魏野畴初到咸林中学,就主张实行教育革新,倡导设立新科目,并向学生讲授自编的《中国近世史》,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介绍社会发展史,论证了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必要性。王复生到咸林中学后,积极协助魏野畴制定教学计划,先后向学生介绍《先驱》等革命书刊,他还通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评述,向青年灌输革命思想。王尚德等在渭南赤水职校选用《共产党宣言》等教材,结合当地情况,深入浅出地讲解。赤水职校的课外读物,大都是中共中央和团中央的机关刊物。方仲如在渭阳中学公开倡导学生阅读《共产主义ABC》、《社会发展简史》、《剩余价值论》等马克思主义的书刊。第二,以学生进步团体为阵地,积极引导青年展开讨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赤水职校、咸林中学、渭阳中学、澄城中学等校先后建立了学生会、讲演会、宣传队等组织,开展辩论,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赤职革命青年武维化、刘映胜、张宗适、姚志哲、张宗逊相继在《中国青年》、《西安评论》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讨论中国革命及农民运动。第三,把马克思主义与革命运动相结合,指导群众运动。1924年,咸中青年发起驱逐反动教员的斗争,渭阳中学师生掀起驱逐反动校长的斗争。1925年,渭南教育界掀起驱逐反动教育局长及县佐的斗争,迫使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他们下台,成立了临时教育行政委员会,主持全县教务。不久,华县谷墩小学又掀起驱逐反动教育主任的斗争。党、团组织逐步掌握了渭华一带中、小学及教育部门,从而使各校成为党、团活动的据点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在王尚德、王复生、方仲如等发动和组织下,渭南、华县、固市、富平、蒲城等地先后建立了团、党组织,使当地的革命运动逐步发展起来,并培养出大批革命骨干。 2 马克思主义在汉中地区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汉中地区的传播是通过四种方式进行。第一,汉中籍学生给家乡寄送进步书刊。五四运动爆发后,汉中几个学校接到北京学生会寄来的宣言、传单。除寄回汉中旅外学生组织创办的十余种进步刊物外,还有《新青年》、《向导》、《共进》等杂志。在北京学习并参加“五四”示威游行的汉中籍学生刘平衡(即刘秉钧)、熊文涛等人也通过书信,叙述了五四运动的盛况。第二,替家乡人民大声疾呼。1923年暑假期间,刘秉钧利用回乡探视之机,奔走城固,南郑等地进行社会调查,回上海后撰文在《汉钟》上发表,揭露家乡社会的黑暗,提出了改革设想,在汉中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第三,为家乡改革旧教育出力。1921年,在北京学习的熊文涛回到城固,经过多方努力办起了单级师范,并在暑假举办初小教师讲习班,一改旧日封建教育的陈规陋习,宣传唯物主义,提倡白话文。1923年春,熊文涛接任高级小学校长,主张取消文言文,取消读经,讲授语体文。第四,宣传马克思主义。1925年,宁强学生黎光霁从上海返乡,有针对性地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自己解放自己。1926年,洋县籍北平燕京大学学生、共产党员王子明到城固县中任教,把《共产主义浅说》、《伊里奇辩证法》等书,传给学生阅读。汉中各学校以增添新文化课程为名,由党员青年教师给学生讲解瞿秋白写的《社会科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在汉中地区的传播,推动了地方革命斗争的开展。1922年,汉中参加“五四纪念会”的各校学生于会后上街游行,不畏卫兵持枪威胁,冲进汉中道尹公署,与道尹王炳坤谈判,迫使其同意施行抵制日货条例并通电全国。1924年西安的反吴新田斗争获胜,吴新田来到汉中,汉中地区也掀起了反吴驱吴的斗争热潮。1925年,西乡北区在西安上学的何庚伯,因家里受苛捐杂税的剥削而辍学,他组织几十名农民起来抗捐抗税,农民积极响应,最多时近千人。 3 马克思主义在榆林地区的传播 马列主义在陕北的传播,最早是在榆林中学和绥德四师。1922年秋,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先后从北京、天津等地聘请魏野畴、李子洲等到榆中任教。他们大胆地改革教学内容,提倡白话文,宣传民主思想,选用《新青年》、《向导》等刊物上的文章做教材,给同学们讲李大钊同志的《今》、《鲍尔刹维主义的胜利》和古代著名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他们还开设了社会发展史讲座,使学生不但了解了西欧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而且也知道了苏俄的社会主义革命。他们还结合教学,组织成立了学生自治会、“青年学社”、“青年文学研究会”和“陕北教育改进会”。学生会办起了《榆中旬刊》、《塞声》、《榆林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562763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