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的来历小故事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英语中十二个月份的来历小故事 公历一年有十二个月,但不少人并不知道十二个月的英语名称的来历。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罗马历法原来只有十个月,罗马皇帝决定增加两个月放在年尾,后来朱里斯.凯撒大帝把这两个月移到年初,成为一月、二月,原来的一月、二月便成了三月、四月,依次类推。这就是今天世界沿用的公历。 January——一月在罗马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雅努斯的守护神,生有前后两副脸,一副回顾过去,一副眺望未来。人们认为选择他的名字作为除旧迎新的第一个月月名,很有意义。英语一月January,便是由这位守护神的拉丁文名字Januarius演变而来的。 February——每年二月初,罗马人都要杀牲饮酒,欢庆菲勃卢姆节。这一天,人们常用一种牛草制成的名叫Februa的鞭子,抽打不育的妇女,以求怀孕生子。这一天,人们还要忏悔自己过去一年的罪行,洗刷自己的灵魂,求得神明的饶恕,使自己成为一个贞洁的人。英语二月February,便是由拉丁文February(即菲勃卢姆节)演变而来。 March——三月,原是罗马旧历法的一月,新年的开始。凯撒大帝改革历法后,原来的一月变成三月,但罗马人仍然把三月看作是一年的开始。另外,按照传统习惯,三月是每年出征远战的季节。为了纪念战神玛尔斯,人们便把这位战神的拉丁文名字Marrius作为三月的月名。英语三月March,便是由这位战神的名字演变而来的。 April——罗马的四月,正是大地回春,鲜花初绽的美好季节。英文四月April便由拉丁文Aprilis(即开花的日子)演变而来。 May——五月 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玛雅,专门司管春天和生命。为了纪念这位女神,罗马人便用她的名字——拉丁文Maius命名五月,英文五月May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June——六月 罗马神话中的裘诺,是众神之王,又是司管生育和保护妇女的神。古罗马人对她十分崇敬,便把六月奉献给她,以她的名字——拉丁文Junius来命名六月。英语六月June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也有学者认为,Junius可能是古代拉丁家族中的一个显赫贵族的姓氏。 July——七月 罗马统治者朱里斯?凯撒大帝被刺身死后,著名的罗马将军马克?安东尼建议将凯撒大帝诞生的七月,用凯撒的名字——拉丁文Julius(即朱里斯)命名之。这一建议得到了元老院的通过。英语七月July由此演变而来。 August——八月 朱里斯.凯撒死后,由他的甥孙屋大维续任罗马皇帝。为了和凯撒齐名,他也想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月份。他的生日在九月,但他选定八月。因为他登基后,罗马元老院在八月授予他Augustus(奥古斯都)的尊号。于是,他决定用这个尊号来命名八月。原来八月比七月少一天,为了和凯撒平起平坐,他又决定从二月中抽出一天加在八月上。从此,二月便少了一天。英语八月August便由这位皇帝的拉丁语尊号演变而来。 September——九月 老历法的七月,正是凯撒大帝改革历法后的九月,拉丁文Septem是“七”的意思。虽然历法改革了,但人们仍袭用旧名称来称呼九月。英语九月September,便由此演变而来. October——英语十月,来自拉丁文Octo,即“八”的意思。它和上面讲的九月一样,历法改了,称呼仍然沿用未变。 November——十一月 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和凯撒都有了自己名字命名的月份,罗马市民和元老院要求当时的罗马皇帝梯比里乌斯用其名命名十一月。但梯比里乌斯没有同意,他明智地对大家说,如果罗马每个皇帝都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月份,那么出现了第十三个皇帝怎么办?于是,十一月仍然保留着旧称Novem,即拉丁文“九”的意思。英语十一月November,便函由此演变而来。 December——十二月 罗马皇帝流西乌斯要把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用他情妇Amagonius的名字来命名,但遭到元老院的反对。于是,十二月仍然沿用旧名Decem,即拉丁文“十”的意思。英语十二月December,便由此演变而来。 英语星期的来历小故事 一个星期有七天,它们是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和Sunday。在古英语中,分别是Sunnandaeg,Monandaeg,Twesdaeg ,Wodnesdaeg,Thunraesdaeg,Frigedaeg和Sternesdaeg,想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一星期七天的不同名称起源于古代罗马神话,后来被德国人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习俗进行了改造,把其中代表周二至周五的四个神换成了相应的德国人的神。最后这些名称流传到英国,才成为今天的样子。在17世纪以前,一星期七天的首字母都无须大写。 Sunday(星期日)日尔曼民族和古罗马人一样,有时也用日月星辰来命名一星期中的某一天。作为一星期的第一天,Sunday在古时候是献给太阳的,古英语里拼作Sunnandaeg。犹太教的安息日定在星期六,基督教之所以改星期日为安息日,是因为耶稣在这一天复活。约从公元4世纪起,罗马天主教会就将Sunday定为假日,在这一天禁止任何人工作,教徒都得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上教堂去做礼拜。 每年12月17日,古罗马人都要举行农神节 在古罗马神话中,Sunday的寓意是太阳,罗马人把星期天叫做dies solis(Day of the Sun)。 当然了,有Sun Day就会有Moon Day,月亮神是太阳神之妻,因此她紧跟在Sunday后面作了Monday。Monday(星期一)在古罗马神话中,月亮为太阳之妻。因此,在一星期中也必须有一天是献给月亮的。他们把一星期的第二天叫做Lunaedies,盎格鲁———撒克逊人借译了该词,作Monandaeg,意即Moon day,现代英语作Monday。 Tuesday(星期二)在北欧神话中,有一个战神名叫Tyr,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 Mars。当狼精Fenrir在人间作恶时,Tyr自告奋勇前往擒拿,在绑缚狼精时,一只手被咬掉了。Tyr在古英语中拼作Tiw,从Tiw产生了古英语词Tiwesdaeg,意即the day of Tiw,这就是现代英语Tuesday的原始形式。罗马人把星期二叫做Dies Martis,这是罗马战神Mars(火星)的日子。但是,今天的Tuesday源自Tiu'sday,和德国战神和天空之神泰尔(Tiu/Tiw)有关,Tiu即古希腊诸神中的火神Zeus(Tiu和Zeus音同)。 Wednesday(星期三)在古英语中原作 Modnesdaeg,意即Woden's day。Woden乃日尔曼战神Tyr之父,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商业神Mercury。古罗马人以Mercury来命名星期三,把星期三叫做Mercurii dies。其实,英语Wodnesdaeg就是译自该拉丁词,只是在借译时Mercury换成了Woden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星期二Mars在法语中作Mardi。Mardi Gras表示四旬斋前的狂欢节(星期二),是天主教徒在复活节之前必须的斋戒仪式。斋戒之前当然要大吃大喝一番了,因此这一天又叫Fat Tuesday。Mardi Gras Day是美国最大的嘉年华会,这一持续两周的盛会每年都会在新奥尔良举行,有数百万人参加。星期三是Dies Mercurii,是众神信使墨丘利神Mercury(水星)的日子,Mercury不但是各路神灵的使者,还是商业、旅行及盗窃的守护神。后来,日尔曼民族用他们自己的神Woden(挪威神话里的Odin)取代了墨丘里神,这就是Wednesday的起源。现在知道星期三的拼写为什么怪怪的了吧,很多英美成年人都拼不好这个单词呢。 Thursday(星期四)在北欧神话中,最有权势、最勇敢的神要数雷神Thor。他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主神Jupiter /Jove。当Thor驾着公山羊拉的战车奔驰而过时,天空顿时雷轰电闪。Thursday正是以Thor命名的,它在古英语原作Thuresdaeg,意即the day of Thor。 星期四是Dies Iovis,代表朱庇特主神、雷神Jove(木星)。后来这些罗马神话流传到德国,德国人就用他们自己的雷神Thor来代替Jove,这就是Thursday的起源。 Friday(星期五)在古英语中,Fri- day原作Frigedaeg,意即the day of Frigg /Freya。Frigg /Freya乃北欧爱情女神,亦即战神Woden之妻,由于沉溺于奢侈的生活而遭丈夫遗弃。该女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Venus,罗马人以Venus来命名星期五,称之为Dies Veneris,意即the day ofVenus,而英语借译该词时把Venus换成Frigg,作Frigedaeg。 Wednesday和Thursday是分别以Frigg /Freya之夫Woden及其子Thor命名的,因此作为一种抚慰英语就把星期五献给了她。北欧人将星期五视为一周中最吉利的一天,是结婚日。对基督教徒来说,星期五则是不吉利的一天,因为耶稣正是在这一天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星期五是Dies Veneris,代表爱神维纳斯Venus(金星)。后来挪威人用他们自己的爱神Frigg(Odin的妻子)取代了维纳斯的地位,所以今天的星期五就是Friday了。 Saturday(星期六)Saturn乃罗马神话中的农神或播种之神。(Saturnalia),纵情狂欢,他们还以农神的大名来命名一星期中最后一天,亦即the day of Saturn,英语Saturday即由此借译而来。星期六代表的是罗马神话里的萨杜恩农神Saturn(土星),这个词没被德国人"动手脚",所以Saturday还是原汁原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fe2b904431b90d6d85c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