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印度种姓制度的内涵

时间:2023-03-14 04:27:3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印度种姓制度的内涵

摘要 种姓的梵文是Varna,意思是,主要指皮肤的颜色,即以肤色作为一种区分种姓等级的外在标志:征服者——雅利安人的皮肤呈白色,自认为是高贵者,而被征服者——土著达罗毗荼人的皮肤呈黑色,则被认为是卑贱者。



关键词 印度社会;阶级阶层;宗教文化;种姓制度

关于这种等级制度的起源,众说纷纭,比如瓦尔纳论、种族论、宗教论、雅利安人家庭制度论、土著文化论等等。在印度婆罗门教的教义经典《梨俱吠陀》中对种姓制度第一次做了宗教解释:当众神把普鲁沙分割,他们割了多少份?他的嘴是什么?他的手臂叫做什么?他的腿和脚被赋予什么名称?他的口是婆罗门,他的双臂变成了刹帝利,他的腿成为吠舍,而从他的脚上生出首陀罗。[1]”



在古印度,人们认为在一个人身上,最洁净神圣的部位是口,它既是食物的入口,又是赞歌的出口,婆罗门生于神口,所以是最神圣的、等级最高的姓。而生于臂的刹帝利位置比婆罗门低,属于第二种姓。生于腿的吠舍因有不洁的俗气,所以属于较低的第三种姓。至于首陀罗,由于生于肮脏的脚,因而是不洁的、低下的,理所当然的为高级种姓服务,是第四种姓,是最低下的,不可接触的。



四个种姓中,前三种姓是从雅利安人中分化出来的,基本属于同一种族,称为再生族。第一种姓婆罗门的职业主要是祭祀,地位最高;第二种姓刹帝利主要从事政治军事活动,一般国王属于这一种姓;第三种姓吠舍是农民,职业主要是从事田间劳作。前三种姓虽然地位不同,但均可参加宗教事务活动。第四种姓则是由达罗毗荼人演化而来的,是最低等种姓,被称为一生族,不可参加宗教事务,只能从事最低贱的工作,为其他种姓服务,被认为是宗教不救的人



种姓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内婚制,固定的职业分工和世袭,在饮食、服装、住房、社交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不可越雷池半步。种姓制度其实是印度社会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社会结构是指社会整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之间比较稳定、有序的关系网络。宏观上指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观是指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规范和符号体系。从群体类型的角度,指阶级、阶层、民族、职业群体等之间联系的基本状态。”[2]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印度种姓制度不仅是一种特有的社会分工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印度宗教的教阶制度。我们不能不说,种姓制度,至少是该制度的早期形态和核心部分,确实有其符合于特定的社会文明形态、特定的生产方式的实际需要的一面,而它主要是因此才能以在印度历史上确立起来和流行下去的。但是,从其首要和根本的意义上讲,印度种姓制度更是一出意蕴甚深的宗教戏,我们必须首先在宗教生活的物景中,才能真切的把握它的意义。可以说,印度种姓制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通过宗教教义思想规定社会组织方式,从而进一步支配人们的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典型个案。” [3]






在今天的印度,你可以单纯凭着一个人的饮食起居习惯,判断出他种姓的高低。在印度教社会里,人们认为肉是不洁的,因为肉食在炎热的季节里容易变质,只有低种姓的人才吃变质的食物,只有低种姓的人才接触不洁的东西。所以,种姓的人一般为素食主义者,相反,吃肉的人属于低种姓,甚至有的婆罗门连鸡蛋都不吃,以保持其种姓的高贵不俗和圣洁典雅。



在今天的印度社会里,印度教里纯洁污秽的观念留下的影响在农村表现的尤为明显。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同住在一起,婆罗门住村头,贱民住村尾,他们不能同饮一口井的水,甚至道路也有分别,婆罗门走宽敞的马路,而贱民只能走阴暗狭窄的羊肠小道。



种姓制度对婚姻制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主张的内婚制造成了现今出现许多问题。比如,在2006年一项民意调查数据中显示,有高达74%的印度人反对跨种姓婚姻,即使在 医生、教师、律师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竟然也有54%的人提出反对意见,这不得不令人震惊。此外,实行内婚制,使人们选择配偶受到极大的限制,而这又造成后代体质弱,甚至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畸形儿,严重影响了民族身体素质。



种姓制度规定的职业分工并世袭的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思想已经在每个人脑子里根深蒂固了,很难改变。在今天的印度,高种姓一般从事律师、工程师、医生等职业,而低种姓一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有时候高种姓人失业并不是因为没有工作可供选择,而是他们很难接受低种姓所从事的工作;低种姓有能力所从事的高种姓的工作,则被高种姓极力阻止。所以,这严重影响了印度人尽其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古代独特的印度宗教文化孕育了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姓制度,从古印度的原始崇拜一直到今天的发展完善的印度教,始终为种姓制度的产生、完善与发展提供着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养料,尤其宗教教义思想已经渗入印度人民血液,与人们的生命融为一体了。这使得种姓制度可以根深苗壮的茁壮成长,从而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直至今天的印度社会,人们仍然习惯用三六九等的观念看人,这不能不说是这片宗教沃土所做出的贡献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等级制度,将人们规范在特定的地位和职业上,又从宗教信仰的深度加以制约和限制,使其披上了宗教的外衣,以此达到正统的管理和社会的稳定。这对于印度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和谐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伟智.沉沙中的失乐园——古印度[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6.

[2]金永丽.印度种姓制度的阶级阶层分析——印度社会分层的理论探讨[N].鲁东大学学报,20083.



[3]欧东明.印度教与印度种姓制度[J].南亚研究季刊.20020368-7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43be6d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