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会学期末考试题

时间:2022-04-12 17:2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宗教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两者之间的交叉性学科,一方面,它以宗教这

样一种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社会实在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它与宗教哲学宗教人类学等学科又相当不同,它是以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来对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开展经验研究的。具有实证主义取向的研究者一般都认定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这种取向是目前宗教社会学中的主流。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1.宗教社会学自觉地置身于宗教之外来看待和解释宗教现象

2.宗教社会学家大多标榜价值中立,坚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其研究的对象 3.重视经验依据

4.比较分析是宗教社会学不可避免的特点之一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经验性 实证性 对宗教的社会性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宗教信仰者及其行为 宗教组织及其制度 宗教的社会功能 教与现代社会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 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 宗教与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关

5.涂尔干的宗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是其社会学巨著《经济与社会》的一部分)堪称宗教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6.20世纪5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学科的中心已不再是欧洲而是转移到了美国

7.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学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学科而被取缔或视作二等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同遭遇

8.涂尔干所说的宗教的社会性实际包含两层含义:社会生活是宗教观念的终极源头 宗教信仰对象的实在基础就是社会本身

9.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静力学 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动力学

10.偶遇抽样:又称任意抽样或方便抽样,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抽样方法而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研究者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11.参与观察:指的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的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12.实地研究:在一种自然情景下,通过深入到宗教生活的实境中,直接观察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它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宗教现象。 13.参与观察的特点

14.文献研究:宗教社会学中的文献研究是借助于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和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究和分析各种宗教行为、宗教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

15.宗教:宗教是对以对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的信仰或对超验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为基础的人类制度,是人类赖以面对和处理各种终极性的问题,建构神圣的秩序和意义系统的组织与行为系统。

16.宗教的构成要素:宗教信仰 宗教仪式 宗教经验 宗教群体与组织 P79 17.意义:指的是依据某种更为宏达的参照系对一些境遇与事件所做的解释(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社会事件的议论,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与遭遇的解释,往往都包含着对意义问题的态度与见解。

18.神义论:就是根据社会中既定的法则,为那些必然会存在的、威胁到意义系统的无秩序现象提供意义的宗教性解释。例如:大多数宗教都提供关于苦难与死亡的神义论

19.看似有理结构:指的是在一个由共享一种意义系统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网络之内的特有的社会过程或互动,而所谓社会过程也就是不断发展的重新建造并维持特定世界的那些过程。


20.部族主义:保护群体的特有世界观的另一种取向就是部族主义,在美国及其他种族多元的社会里,部族主义指的是将某人自己锚定在一个特定特定的种族社群及其观点之内。 21.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社会整合 宗教一般至少包括信仰体系、仪式体系以及组织系统而宗教的这些构成因素在社会整合中都可以发挥作用,以下一一列举

1 宗教信仰是宗教履行社会整合功能的基础,宗教信仰有助于个体形成一种对其共同

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宗教还会以其特有的宗教组织和宗教礼仪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可以看出在相对简单、同质的社会里,宗教有助于社会凝聚的功能才能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但是在一个复杂、异质的社会里,尽管宗教确实有助于社会凝聚,其作用却并不非常明确。 宗教与社会控制

宗教在社会控制方面的功能在于:通过诉诸超自然的力量,为人类建构的社会秩序图上神圣化的色彩,达到维系社会稳定的目的。 宗教与个体的社会化

其一充当文化代代相传的载体

其次宗教能以其特有的组织方式向信徒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机会 其三宗教在社会化方面的另一重要功能是范导人们的行为

其四,宗教有助于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角色意识并以适当的社会行为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 宗教与心理调适

宗教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功能就是借助于超人间的力量,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

22.宗教的正负功能 p136

23当代冲突论对冲突类型的分析:首先当代冲突论划分出宗教群体与外部大社会系统之间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往往会导致更大的社会报复 其次是宗教群体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发生在宗教边界与政治边界共存的情形里。典型的例子是15世纪末基督教君主对西班牙的再征服。

最后一种是宗教群体内部的冲突,早期新教改革运动时期的冲突就代表了这种类型。 24.宗教舒别主义的前提是一种对立感

25.社会变迁:所谓社会变迁指的是一个群体或社会的社会安排中所发生的任何变化而对社会变迁特别有意义的社会变迁则指的是长时段里社会结构发生变更的过程或一系列过程 26.斯宾塞、孔德认为社会变迁是以线性进行的方式发生的,斯宾格勒则认为社会变迁史循环性的

27.宗教是在什么情况下推动社会变迁的 P160

28.世俗化的本质化特征:世俗化就是非神圣化,它意指一个漫长的社会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两方面,一是社会的变化 二是宗教本身的变化

29.世俗化的概念:世俗化乃是世界祛魅或理性化的过程,这一漫长的过程既导致宗教象征、思想、实践和制度的社会重要性的贬值乃至丧失,使得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从而产生结构性的社会变化也导致宗教本身或者不得不适应世俗的价值或者仅退回到私人的精神生活领域更导致个体心性结构中的宗教性的衰退。 新兴宗教的概念

30.在对新兴宗教的研究中,也确实有些社会学家根据新兴宗教对社会中的主流文化的态度而将其划分为对立型、矫正型和逃避型三种形态

31.邪教是当代成千上万的新兴宗教团体中极为个别的反社会、反人性的特殊现象,是由一般的新兴宗教团体恶变而成


32.杨氏将宗教划分为制度性宗教和弥撒性宗教。

所谓制度性宗教:指的是那些拥有自身的神学、仪式和组织系统,并独立于其他世俗建制的宗教,这种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制度,拥有自己的基本观念和自己的结构体系,

弥撒性宗教:指的是那些拥有与世俗的建制以及社会秩序的其他方面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神学、仪式和组织的宗教。弥撒型宗教将其信仰与礼仪作为有组织的社会范式的一个有机部分予以发展,没有独立存在。

33.前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特点是宗法性,所谓宗法乃是一整套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则。他将始祖的嫡长子一系递承下来的嫡子规定为大宗,其余庶子为小宗,由此而分别系统,各宗都有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34.国家对宗教的控制:世俗的王权力图表明自身对超自然力量或神灵的优越性和掌控 垄断祭天仪式以及对天象的解释

对寺观庵院和僧道进行行政管理,此种管理职责在清代由礼部负责,其行政功能之一核准,批复新的寺观庵院的建立 排斥和压迫异端

35.三教关系问题的凸显应该是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6.中国宗教的一般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4a6f4c6c85ec3a87c2c5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