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立秋节气各地有哪些习俗 2022立秋节气各地有哪些习俗 1、啃秋 啃秋,又称咬秋,汉族岁时风俗。即立秋日吃瓜。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2、吃“渣〞 山东、四川等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3、秋忙会 秋忙会是立秋习俗之一,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4、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说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 5、秋社 秋社也是立秋习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6、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立秋节气必吃的传统食物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 第 1 页 共 3 页 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2、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北京“贴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方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4、山东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那么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去除暑气、防止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 第 2 页 共 3 页 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7、南京“啃秋〞 立秋是夏至后第三个节点。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方“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 立秋意味着什么意思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异,但此时大局部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903cb31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