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阅读终身受益 人生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学会阅读将终生受益。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 一、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多教师往往急于求成,不顾高中学生阅读现状,想一下子就扭转学生学习的现状。结果常常是因无功而返而变得消沉,转而对其放任自流。其实,这些老师应该明白,良好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品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工作热情.还需要时间、耐心、方法。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对教师激发与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则是这样阐述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情绪对阅读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只有保持良好的阅读态度和阅读兴趣,创造一种积极的阅读气氛才能顺利地开展阅读活动。 教师的熏陶、感染很重要。“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中小学生往往在他所喜爱教师所教的学科上花费的精力较多且成效教好。所以,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学习、生活上多给学生些关心、爱心。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转换到语文学习中来。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渊博的知识、儒雅的气度、风趣的谈吐,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发他们效仿。同理,教师如果博览群书,旁征博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欲望与兴趣。 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多方激励也很重要。心理学研究显示,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获取成就、渴望交往、抒发自己的独特体验、要求被认可、欣赏、尊重的心理需求。合理迎合以上需求,对于加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大有益处。通过举办“语文课外阅读经验交流会”“给你介绍一本好书(一篇美文)”“语文课外阅读之星评比”“自己阐释文学作品”等活动,对课外阅读数量多、质量高的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不仅满足了他们正常的心理需求,还使他们在语文课外阅读和活动中获得了巨大的乐趣,从而极大地鼓舞了他们阅读的热情。 二、以学生现状为起点,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一定兴趣,他们就会自发地将这种兴趣转换为一种内在阅读需要,而需要决定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阅读目标。这时候,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予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从而让语文课外阅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他们的人生。 以课本为范例进行方法指导。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阅读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策略和基本图式,逐步生成阅读能力。 可以指导学生发现文本价值的关注点。构成阅读文本的要素无外乎内容与形式。内容主要包括文本所写主人、所记之事、所状之物、所绘之景、所抒之情、所发之思以及人物活动、故事展开之场景、环境和背景(记叙文)。文本所介绍的知识和说明的事理(说明文)。文本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渗透的思想、理念(议论文)。概括而言,内容主要是指文本所要表达之主旨和选取之材料。而文本的形式可谓包罗万象;小到词语的选择与应用,线索的安排,文章拟题、开头、结尾的艺术与技巧,材料的选取、组织与详略的安排.修辞手法的运用,叙述方式、角度、人称的选择;大到文章的立意、整体构思与布局谋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选择和运用,语言风格与特色,以及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等。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地方,需要指导学生予以适度关注。 可以指导学生发现文本价值的切人点(赏析点)。明确阅读文本的关注点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作品所呈现的形式与内容,结合自身学识、经历、爱好、积累、体验、感触等,寻找恰当的切人点,深入文本去捕捉文本的特色与价值。从细微处人手,关注阅读文本的“异常之处”,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迅速发现文本特色与价值的切入点。因为作品的“异常之处”往往体现作者对生活独特的体验、感悟、个性化思考,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从立意、语言、结构、细节等方面人手。细细品味、把握,对提高他们捕捉文本“亮点”大有益处。 可以指导学生发现阅读文本价值的升华点。指导学生发现文本价值的关注点是让他们明确阅读文本“写什么”的问题,指导学生发现文本价值的切入点(赏析点)就是引导他们品味“怎样写”的问题,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文本价值的升华点则是促使他们思考、体会“为什么这样写”,并学以致用的问题。 可以设置专项训练让学生巩固强化。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活动的特点和实质,对自己的阅读活动有明确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影响阅读过程及效果的主要因素——个人因素、文本因素、策略因素。学会如何依据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选用适宜的方法解决某些特殊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水平分配阅读时间等;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调节;了解自我反馈的方法,学会检查自我掌握程度、正确评价自己的阅读学习,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等。 按照王俊英先生提出的“汲取、解读、评判、创新”四个层级进行训练,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汲取,指提取基本信息,即摘取和综合作品的内容要点,如:确认关键词、摘抄主题句、写出内容提要、内容提纲、故事梗概等。解读,指探寻信息的内涵,即挖掘蕴含在作品中的深层涵义,如: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展示主题的发展、归纳主旨、绘制概念图、欣赏文学作品、获得程序技能,以及进行不同形态信息(图画、示意图、地图、表格、符号、言语和文字)的转换。评判,指评价批判信息,即对原文的内容、形式作出评价性反应,如: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表现手法的评价。创新,指在原有信息基础上创建新信息: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时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解種;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造、拓展、重新创编,或借用作品的文式创作新作品。 三、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会运用 阅读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传统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课外阅读中,教师的调控作用弱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要培养自制力,具备自主性.形成自动化。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学习,并且把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阅读学习中自我习得的经验十分可贵,而且容易迁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组织同学交流、借鉴,促进阅读能力的生成。阅读后主动检查、自我评价阅读效果,主动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并认真总结阅读的经验、教训。刘电芝先生认为,“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上,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水平已成为影响其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四、加强督促激励.滋养学生终身 即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掌握了阅读方法,并能学以致用、从中受益,作为老师也不能沾沾自喜,而忽略了进一步的督促和激励,因为学生的心理还不完全成熟,不仅凭兴趣做事情,而且兴趣本身也多变、容易转移。所以,我们应该趁热打铁。进一步加强督促激励,使语文课外阅读伴随并滋养他们终身。 学会阅读,终身受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284219ab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