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掌角度浅析陌生人称呼语的泛化怎样称呼陌生人不尴尬 称呼是言语交际中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人际交往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交际一般是从称呼语开始的,所谓称呼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诠释,是指“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等”,它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角色身份和社会地位,同时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者的情感态度,恰当的称呼是顺利进行交往的条件。称呼语是一个敏感的、开放的语汇系统,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呼语义及其功能的变化。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从小就得学会如何称呼人,即用恰当的词语来称呼陌生人,可是在不同的时期对陌生人的称呼却是迥然不同,从解放初的“同志”、“师傅”,到如今“先生”、“小姐”、“美女”、“帅哥”,再到现在的“老师”、“朋友”、“请问”等,似乎所有的人都可以用这些词语来称呼陌生人。一个称呼是一个时期的反应,如何使用准确的语言来称呼陌生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言语是否顺利进行。本论文试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不同的称呼语的泛化。 一、“同志”、“师傅”的泛化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中国,政府提倡使用“同志”作为人民的称号,更重要的是给所有人民以平等的地位,用同一个通用称呼把一切具有相同政治目标的人都团结在一起。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无论彼此认识与否,大家都以同志相称老同志、男同志、女同志、小同志、同志哥、解放军同志,甚至出现了爸爸同志、妈妈同志、妹妹同志、哥哥同志。七十年代,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师傅”在我国的~些地区流行起来,师傅一词具有三种不同用法,第一种是传统的用法,即只用“师傅”称呼有技艺的老工人,或者对哪些有业务知识、技术本领强的人的尊称第二种是对一般工人、服务人员的称呼,这些用法情况比较复杂,有些人按年龄区分。称年长的为“师傅”,称年轻的为“同志”,有些人视性别而定,称男的为“师傅”,女的为“同志”;第三种用法是“师傅”已完全替代了“同志”,即不分对象地把“师傅”当做普遍适用的称呼语。不管什么职业都一律成了师傅;老师傅、解放军师傅、大师傅、小师傅等。“同志”、“师傅” 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最具权威、最普通的称呼。这种称呼中和了人际关系中的权势,充分体现着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平等、诚挚、协作以及志同道合的良好关系。 二、“先生”、“小姐”的泛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国际上惯用的“先生”、“小姐”在我国一些城市理,尤其是外宾出没的场所及其部分青年人中成为时尚。而“同志”、“师傅”等词,由于受社会观念变化、语言心理作用的影响,逐渐有了被取代的趋势。人们趋于采用“先生”和“小姐”这一对在解放后曾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糟粕的称谓词。因此不管交际对象地位高低。在和陌生人进行交谈中,交际主体对男性一律称先生,对女性一律称小姐。“先生”、“小姐”成了改革开放时期极其成功的称呼语。因为该称呼维护了中国人传统的面子观和礼貌规则。在交际场合,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面子,大家相互给面子。这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亲和”的社会心态和行为。然而,这种现象正是等级观念的又一体现。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在乎自己在社会坐标中的位置,迫切希望该身份得到承认和巩固,甚至要从称呼语中体现。这种观念也可以从服务行业中的“先生”、“小姐”这种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程度受到威胁的现象得到证实。一些地方尤其在中国南方发达城市人们开始称呼服务员“小弟”、“小妹”,原因是“我们(吃饭人,被服务者)才是先生、小姐”。这种解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但未能使人们从等级差别、亲疏贵贱的观念中解脱出来;相反,等级观念越来越明显,人们甚至是在社交场合中,都要很讲究地使用能分清社会身份的尊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5505367b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