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季羡林《清塘荷韵》有感

时间:2022-04-10 04:01: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季羡林曾于《漫谈散文》中说道:“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能够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即使是叙述文,也务必有点抒情的意味。平铺直叙者为我所不取。”又说:好的散文作品是于“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揣摩,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工夫。文章写成后,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能够读起来“如饮佳茗,香留

舌本;如对良友,意寄胸中”

季老所提出的这类散文作品,我想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是读过的,

即使只有一两篇,也足够品味文香感悟久久。

最早读《清塘荷韵》时我还在海运公司做职员。业余时间里,除家务外大多以图书为伴,只是对于书的种类还是像小时候那样比较挑食,常喜欢翻看一些例如《十月》《读者文摘》《收获》一类的期刊文学杂志。因此直到此刻,对于优秀的散文作品和作者自我还是十分偏爱。自我虽然不会常提笔去写身边的山水人事,但胸中却仍然有一种骚动,每每在睹物有思之时便欲伏案记下。而这或许就是散文更多关乎真情的实照吧。

我喜欢散文,更多是喜欢其中不一样的个人写作风格和文章中不时显现的灵句隽语,也爱那份贴近生活和感受的真实。《清塘荷韵》是一个人日常休憩中的小事,或许同等的放在自我身上,便不会有这如此入心的情怀了。“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作者这样写。没有华丽的词语,也没有刻意地铺陈,简简单单就道尽了情怀。季老的散文真情直露,毫不做作。即使他在八十多岁高龄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那笔触里溢出的仍然是一种难得的纯真。

季老善于在文章中借典并融典,那些古往今来的佳句一入其文,便卓然生色韵味无穷。单从《清塘荷韵》中,谈起夏月荷花,转而提到杨万里那句”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到冬天即将到来,池塘中的荷花会逐渐枯萎,又借用了雪莱的那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去寄予荷花新的期望,并从中暗示对人生困苦和光明的感悟。而最有意思的是,在文章伊始,季老将朱熹的《咏方塘》中两句,作为自我对燕园池塘早先落寞情景的叹息出现,则更显示出他渊博的知识以及对写作方面的睿智。

他曾在《漫谈散文》一篇中提到,文章的结构方面,最重要的是


开头和结尾。“这点我极赞同。文章的起首是一道吸引受众阅读欲望的门,或古雅或简洁或朴实无华,俱都离不开一个适度贴近思想的主体。信笔开河无端起势会使得读者茫然而失去了对文章资料的兴趣。另外,这开头也包括了题目的确立。一个主题既一个思想的反映,它就应有着就一斑而窥全豹的提示功能。于网络文学论坛中住久了,也常能看到一些文学爱好者不管自我文章资料,顾左右而言它。标题惊人醒目资料却东拉西扯,弄得自我还没看上两三行之后就急欲逃跑,此后这个人的文字便再也不想读了。文章的结尾是一座山,好的结尾能让作者和读者在思想的世界里寻觅到升华的契机。所以,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在结尾的出现的时候,它应当成为一面镜子,在直视作者自我的同时也倒影了读者。

《清塘荷韵》中,等待荷花绽放的过程对于一个期颐之人来说是漫长的,但这没有阻碍作者对于期望的追求,其中反映出的人生道理显而易见。 前段时间,我在汉文学论坛中读到过一篇故园所作的散文《活着,真好》。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每个文学爱好者以及专业写作者警醒,文学,不要违背良心,更不要压抑天性。丰腴的土壤,要么挺起参天的大树,要么邂逅永不言弃的野草。但千万不要搭起一个华丽的戏台,簇拥那些脂粉满面的娇娘小生,在外表缠绵的支架之内,眼看着一条条血脉的荒芜。我们要走回风雨的淋漓之中,我们要走回烈日炎炎的天空之下,我们狂暴,我们挣扎,我们要永远保留真实的那一角苍穹!这段话有些愤俗,可又是那么真实揭示了当今网络文学界的一种现象,也深深感受到作者本人对于文学承载的职责和文学最终走向那种忧虑。当自我呻吟和自我怜悯、陶醉的文字正泛滥于网络文学的时候,作为我们自我来说,是否就应摈弃那些自我怡悦的态度,持续一个让文学发扬的期望呢?或许我们本身没有太大的力量能够扭转现实,但只要从我开始,这状况就会好转,也不枉我们的祖先将汉文化传承下来的厚意。等待是漫长的,而坚守期望则是岁月长河中唯一值得生命留下的理由,不管这理由是否已在冰雪之下,就如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因此,我们只需播下如燕园池塘中那样的几粒种子,然后于日常生活里殷勤地固守一个期望。

季羡林先生是大学问家,我们可能一辈子达不到他那样的境界。可我们也许能把握眼前的这些时间和机遇,于平时写作的那一刻,多由内心去感受事物,将自我还在继续的过程当作一次历练,让自我的领悟更贴近社会进步,更贴合时代发展,更言之有物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a7d5ff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