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清明节的风俗和来历 清明节的风俗和来历 了解清明节,才能在清明假期更加快乐的快乐。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奇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很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第 1 页 共 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风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盼望日后他平稳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最终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帮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示,才连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肯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觉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特别难过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风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如今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风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清明节的风俗 清明节,古时亦称“植树节〞、“踏春节〞、“聪明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改变,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支配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改变、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肯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的风俗和来历】 根据旧的风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终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风俗。 直到今日,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风俗仍很盛行。 明清以来,有“吃清明团〞、“送百虫〞、“水嬉〞等风俗。由于清明和“聪明〞谐音,故又称“聪明节〞,江南民间有此日生子最正确的说法。现今,清明有祭祖、扫墓、祭扫烈士墓、植树、踏青以及吃青团子等风俗。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2265ce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