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 说课稿

时间:2022-07-23 22:08: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的教学,我的教学理念的设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先生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同时,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外,还让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所以,我在本课时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因为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掌握了一些课前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课文的方法,所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课文描写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要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真正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反复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一、多法并举,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教学,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可以减轻学生负担,使课堂四十分钟对学生产生最大的效益,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透彻。所以,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自读自悟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写出自身感受,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动作、语言以体会他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通过划出“我”和敌人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




理解,使学生体会正面描写人物、对比表现人物、反衬突出中心的妙用,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并通过读写结合“比较两个布娃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自己所喜欢的,来训练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想象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画出描写李大钊在被审时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和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同志的平静慈祥、安定沉着。通过联系上文,补充相关背景资料,朗读文中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的语句,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其对文本的学习达到思想和内容的和谐,互为映衬。同时,通过“想象法”,引导学生对李大钊面对酷刑与敌人进行斗争的场面进行想象,仿照课文写法,运用合理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方法进行小练笔,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时,我采用“引读法”暗示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系,而后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习作中应用。

二、指导朗读,以读促悟,受到教育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以期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时去朗读课文,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小组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把学生带入情境,体会课文情感。

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教法和朗读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整合和“读写结合”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8ed6d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