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素材(三篇)

时间:2022-03-21 05:0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素材(三篇)



三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素材篇一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 ?”“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 ?”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蜗牛特别高兴,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 ?”

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三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素材篇二

在我们的概念中,“1“是一个最小的数字,它是整数数字的开始之数,是万数之首,是的,“1”是万数之首,它的地位也是最特殊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认识这个神奇的数字吧。 一、 最小的数字。

古老而庞大的自然数家族,是由全体自然数1 2 3 4 5 6 7 8 9 10……集合在一起组成的。其中最小的是“1”,找不到最大的。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一找。

二、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也许你认为可以找到一个最大的自然数(n,但是,你立刻就会发现另一个自然数(n+1,它大于n。这就说明在自然数家族中永远找不到最大的自然数。


三、 “1”确实是自然数家族中最小的。

自然数是无限的,而“1”是自然数中最小的。有人提出异议,不同意“1”是最小的自然数,说“0”比“1”小,“0”应该是最小的自然数。这是不对的,因为自然数指的是正整数,“0”是唯一的非正非负的整数,因而“0”不属于自然数家族。“1”确实是自然数家族中最小的。

可别小看了这个最小的“1”,它是自然数的单位,是自然数中的第一代,人类最先认识的是“1”,有了“1”,才能得到1 2 3 4……

给你讲了万数之首“1”的特殊地位,所以,你千万别小看了它哦。

三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素材篇三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 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 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 “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 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 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a61a21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