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成书背景和成书过程? 成书背景: 《方言》一书的全名为《轨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末年扬雄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方言的专著。“轨轩使者”是借用周秦时代的说法,意思是专管方言和风俗调查的官员,实际上是扬雄自称。“绝代语”就是古代语“别国方言”,实际上就是别的地方的方言。这就是说,这本书是解释方言和古代语的,但主要还是解释方言的。 据现有的资料记载,中国古代最早关于方言的研究是周秦时代官方所作的关于方言的调查工作。当时,有一种制度,每年秋收以后农闲季节,统治者就派遣一些使臣,乘着轨轩车,摇着木铎,到各地农村去采集诗歌、民谣和各地方言。这些采集来的资料,由乡送到邑,由邑送到国,最后集中送呈给周天子。统治者借此了解风俗民情,达到“不出户墉,尽知天下”的效果。这些资料逐年采集积累起来,都保存在朝廷的秘室里。可惜在秦朝灭亡时,这类藏于子。统治者借此了解风俗民情,达到“不出户墉,尽知天下”的效果。这些资料逐年采集积累起来,都保存在朝廷的秘室里。可惜在秦朝灭亡时,这类藏于过只有一千多字。扬雄的老师林间翁孺也有了整理方言的“梗概之法”。扬雄就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汉代的方言调查,写出了《方言》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扬雄《方言》的问世,标志了中国古代方言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建立。 成书过程: 扬雄的《方言》,总共花了27年才写成。他43岁时,即公元前11年,在长安任黄门侍郎。他上书给汉成帝,要求给他三年薪捧,摆脱公务,安心研究学问。汉成帝答应了他的要求,薪棒照旧,并赏钱六万,还特许他到宫内藏古代典籍处看书。从此,他开始收集全国各地的方言词汇。他带着笔和上过油的绢,亲自调查记录各地方言。他调查的对象有到京城来的官吏、贡举的孝廉和轮流守卫京城的士兵。他记录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各方人士所提供的方言,又把它们归属于各个细目。扬雄坚持调查方言27年,到他70岁那年17年),当时王莽的国师刘散写信向他要这部书观看,因为刘欲正在编纂一部图书总目提要性质的《七略》,想将扬雄这部书录人。扬雄在《答刘欲书》中谈到了写这部书的动机和经过,又说因为还没有写定不愿意拿出来给别人看,假如刘欲凭借威势或使用武力硬逼他交出这部书的话,他就要“溢死以从命”。大约因此刘散只好断了求书的念头。可惜扬雄在第二年就去世了,不然他还会把这本书写得更好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方言》一书,大概还不是定稿,很可能他还没有把这本书写完就去世了。 《方言》的材料来源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来自前代的材料。在西汉, 除了扬雄和刘歆外, 关心方言问题的还有扬雄的同乡严君平 (庄遵) 和林閭翁孺。林閭翁孺是扬雄的老师。扬雄撰写《方言》时, 使用了他们两人保存的前代8轩使者的部分材料。此外, 方言中还可能包括有扬雄从当时的国家图书馆“石室”中得到的材料。 (见扬雄《答刘歆书》) 《方言》的材料, 哪些是严君平给扬雄的, 哪些是扬雄从“石室”中收集到的, 现在已经不可考了。第二是扬雄经过亲自调查得来的材料。这是《方言》一书中最主要的材料来源。扬雄在《答刘歆书》中说道, 他经常向到首都来的各地孝廉和士兵调查他们各自的方言, 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 反复核实后再加以排比整理。 参考文献: 邓文衫.中国古代方言学的建立与扬雄《方言》的地位和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0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2b0e7a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