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安的苦难人生和奋斗担当 孙少安作为孙家的长子,6岁时开始干农活,到了13岁小学毕业,辍学给家里干活。正如那句俗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级还小的少安早早的回到家里给家里帮忙,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 在孙少安代表着80年代涌现出的不同于上一辈的农民形象,在他身上既有上一辈的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过于安分守己,隐忍拘谨的性格,同时也有自我意识觉醒,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欲望和冲动。在当时社会里孙少安算是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在个人价值实现时,不在单单是只想到努力种田,他有意识的扩宽自己人的人生道路,敢于尝试新的事物,以进取的姿态面对挑战。 在跟润叶的爱情中,面对青梅竹马,他选择了放弃。在心里他自然是无限的爱。在这份爱里,润叶是一个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但少安完全相反,想到更多的是自己家里的条件不好,会拖累润叶,配不上润叶。他们两个就像一棵树上的往不同方向生长的树枝,终归不会走在一起。农民和城里人这样两个身份几乎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少安又是一个很早就在生活中被迫成熟起来的人,他深深的看到两人之间的差距,也不愿因为自己而使润叶重新过会农民的生活,所以他没有选择润叶,就像现在有首歌里唱的: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有时候不是不爱,而使太爱。早早成熟的少安,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爱情,更像到的是一家人的生活。奉献自己,热爱家庭,这就是少安。 不过少安的爱情也成功嫁接到秀莲哪里,这个山西女人,陪少安度过千千万万的苦难,和他一起撑起这个破烂的家。尽管每次经过润叶塞给他信封的路口时,内心都会有一丝难受,但是太还是很快融入自己的生活,回到秀莲的温暖里。少安就像广大农村青年,为了生活把自己的爱情送进坟墓,生活的重担让少安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自他身上有着传统家庭的本位思想,骨肉深情深深扎根在他心中,所以面对润叶的爱情,少安都说什么都不同意。 少安的砖厂赚钱后,对向他借钱的乡亲慷慨解囊,为了让乡亲们买上化肥,他扩大砖厂,尽管用不了那么多人,他还是不顾秀莲的反对,能帮就帮。乡村人情,古道热肠,扶危助困的精神并没有在这位“新财主”身上泯灭,他超越了农民的狭隘,自私自利,在砖厂面临倒闭,乡亲们的责骂埋怨中,他又展现出他“可怕”的一面,他有一套“可怕”的济世理论:“他们长期以来已经穷怕了,难免见钱眼开又患得患失”,对家庭之外的人们,他不会“自己锅里有肉,心平气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67476124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