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书报告

时间:2023-03-31 17:31: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于《史记》中发现古文史价值 【书目】 《史记》 中华书局出版

司马迁着,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引,唐张守节正义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巨著,也是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名著。此书初无定名,多被后世人称为“太史公书”或其它一些书名。所谓“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自三国时代以降,“史记”才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此书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包罗广泛,体大思精,全面而客观的叙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面貌,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司马迁着《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史学与文学价值都被后人广泛认可,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着——《史记》,为中国及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司马迁还写了《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展现了他的精神——身处逆境而不馁,蒙受耻辱而发愤,无论在何种艰难困厄的环境里,都不轻易放弃自己生命的追求,都不动摇自己的理想与信念,都要坚韧顽强地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司马迁在对历史的写作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表达了他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的爱憎,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系列历史人物,使之成为科学历史著作和优美传记文学的巧妙结合,因而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刘向誉之为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文史价值】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是对《史记》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卓越成就的精辟评价。《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在史学方面,《史记》全面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外交方面的情况,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深刻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是“二十四史”的开篇之作,古人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①

文学方面,《史记》不仅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叙写了一系列历史人物,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那些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表现了作者同情广大的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为那些被污辱、被损害的人鸣不平的战斗热情。此外,整部《史记》就是一部形象与情感有机结合的长篇史诗。记叙中有浓郁的感情,或愤激,或同情,或赞许,抒情味极浓,历来为人钟爱。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家学习的典范,而且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在美学方面,《史记》中描述的壮观历史场景等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如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如果说巨鹿之战通过衬托作用表现了项羽作为一员大将那果断勇敢一往无前的英雄胆略,体现了他性格的崇 。美的话,那么,巨鹿之战那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般的壮景,则是从场面上显示了力量和气势的美。

【后世影响】

1


《史记》在史学界开纪传体之先河,让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历史人物和事件,还有司马迁在考证时的严谨性和纂写时的公正性,都对后世史学者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裁形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然而,史书编年体的体裁形式有两点严重不足,一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二是不能突出表现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地位。而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结合记言、记事,这种体裁的史书可以更多地反映各类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记述范围广泛,便于突出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形势。《史记》纪传体的创造,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编纂树立了楷模,对中国史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后来的史学家撰写纪传体史书,在体裁上基本都是沿着《史记》的路子走的。 其二,《史记》的史学精神对史学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所谓史学精神,它包括三个方面,即:实录精神、批判精神、人文精神,其中实录精神是最具影响的。所谓“实录”,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写实、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记载正史官书所不肯收录的下层人物都是实录精神的集中体现。《史记》的实录精神明辨是非善恶,在《春秋》的基础上作创变突破,把史学从政治和道德评价的范围引更深向对历史探索的园地,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史学。

《史记》的文学界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

首先,《史记》的求实求真的创作精神和批判精神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司马迁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迫害,因而“发愤著书”,写成《史记》。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其残忍和好大喜功,求仙访道和

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既写了他 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和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但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史记》真正做到了 “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其秉笔直书的现实主义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创作影响深远

其次,《史记》渗透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集中体现了上述精神,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他们以鼓舞和启迪。

再次,《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都为后代散文家所效法、学习。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他们的文章也深受司马迁的影响。《史记》将我国古代散文推向了新的、难以企及的高峰。一、它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运用时代语言刻画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动而简练,如《项羽本纪》中“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刻画出了项羽的强悍卤直。又如《高祖本纪》中“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二、善于引用民谣和谚语,如:《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极富表现力。

最后,《史记》对后世小说和戏曲产生了一定影响。《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史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典型化的细节、借助个性化语言、选择重大的历史事件、利用尖锐的矛盾冲突等基本手法的运用对小说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对我国古典小说传统风格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另外,《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也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像明代出现的《列国志传》,所叙人物和故事有相当一部分取自《史记》。总之,《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的材料宝库,它作为高品位的艺术矿藏得到反复地开发利用

【版本演变】

《史记》版本大致分出4系。 第一系为宋刻十行本。

第二系约4种,分别为南宋绍兴年间杭州十四行刊本;南宋孝宗年间建阳刊本;南宋绍兴十年朱中奉刊十二行本;南宋绍兴年间淮南东路转运使司刻九行本。

第三系为集解索隐二家注本,现2种,一种是南宋淳熙二年张杅刻本,一种则是南宋淳熙八年耿秉重刻张杅本。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69e2d480eb6294dd886c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