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备课稿

时间:2023-01-20 12:05: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备课

下面我就《古诗词三首》中的《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探讨 说教材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中景物描写细致,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是山水诗中的名篇, 在对山中景物的描写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眼“愁”字,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说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这两首诗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4个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定为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静态、动态描写 难点定为联系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和相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1.会写“孙、泊、愁、寺“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联系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和相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说教学过程

《山居秋暝》我准备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 解读诗题,明诗人背景 .初读感知,读出音韵美

三.品词析句,体会诗境美 四.走进“空山”,感悟心境美 解读诗题,了解诗人。

我准备分三步

首先:板书课题,指导正确,有节奏的读诗题。 接着:抓住“山居”和“秋暝”解读题意。

“山居”就是山中居所 “秋暝”是秋天的傍晚。 然后:了解诗人,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相补充资料(课件)让学生想一想李白杜甫会写诗,被称为诗仙诗圣,王维会写诗为什么被称为“诗佛”?苏轼为什么评价他“诗中有画”?。 初读感知,读出韵律美。

主要是落实课后习题一的教学目标。我准备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出示初读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二: 读出节奏和停顿。 听示范朗读后,再读,读出音韵美。四:感情朗读, 出画面美。每一次读都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一次比一次要求高。

第二让学生观察《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两首诗在行数和每行的字数上有什么不同。(课件)简单介绍绝句和律诗的特点。如:押韵和平仄,读的时候平长仄短,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有感情地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音韵美。


品词析句,体会诗境美

这一环节主要是落实课后习题二的语文要素训练“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动态描写。我准备分5步进行:

第一学生自读古诗,(课件)找出描写景色的诗句,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归纳。

第二引导学生归纳出五幅图画(空山新雨图、明月松林图、山间溪流图、浣女晚归图、莲动渔舟图)(课件相机出示小标题)

第三课件依次出示相应的图片,(课件)指导学生看图,并出示相关诗句,让学生品读,并用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这样的句式来描绘诗中的画面。在学生品读想象时,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和创设情景来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诗境美。如: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要抓住“新”和“晚来秋”体会初秋傍晚空气新鲜,景色美妙,但诗人却感到阵阵寒意。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一静一动,是“诗中有画”的绝妙之笔。播放月明之夜山间溪流的动态小视频让学生体会山间的傍晚,景色美好。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用笔不露痕迹,却很巧妙,先写竹喧、莲动,后写浣女、渔舟,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见莲动,再见其人,这种以动衬静的表达,更能衬托出月夜山村的宁静。还要抓住动词“喧”“动”体会诗中的动态美、诗意美。

第四引导学生对五幅图画进行分类,(课件)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诗中的静态、动态描写。让这一课的难点落地生根,也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空山新雨图、明月松林图描摹的是山中优美的景色是静态描写;山间溪流图、浣女晚归图、莲动渔舟图是对山中景物、人物作运动状态下的描摹是动态描写)

第五再读古诗,读出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的涵意。 走进“空山”,感悟心境美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明明描绘了松林清泉、浣女渔舟之景,为何却用“空山”起笔?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课件出示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重点理解“春芳、歇、王孙”的意思。

2、再以“自可留”为突破口攻克诗中的难点,感悟王维远离尘世、归隐山林,寄情山水。接着师追问:春天已经过去,春天的美景已经不再了,王维为什么还要留在山中?相机补充出自《楚辞》《招隐士》中的诗句“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简单讲一讲诗意,告诉学生 “王孙自可留”借用了这个典故。诗人反用其意,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山里人纯朴,生活自由,这里ta简直是世外桃源,他愿意长留此地。 3课件出示王维一生几个重要时期的资料(课件)和他写的含有“空“字的诗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空山不仅是一座空旷的山,更是作者空灵纯净的内心, 是他的信仰也是他的追求。再来讨论课前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83e6ef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