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简析

时间:2023-05-27 21:01: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徽州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简析

作者:朱红

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8

【摘要】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方面的特点,依托其形成的徽学被誉为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在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重要标杆的今天,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急需面对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徽文化 保护 利用

一、保护徽文化意义

众所周知,徽州文化,即徽文化,她是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整合、变异的进程而形成的颇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体系,其深邃、广博的内涵深切反映了东方文化之内涵,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样本。

徽州文化涵盖了徽派建筑、商贸习俗、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程大位珠算法、歙砚制作等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如位于黟县的西递、宏村的古村落,也有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州木雕、石雕等传统的制作工艺等。而保护和利用徽州文化在当今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是了解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生活动态的活化石

有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下研究和发扬徽文化内涵,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给城市化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借鉴作用的同时,当然也是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例如,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黟县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境内至今保存有4000多幢徽派古民居。目前正创新徽文化,将徽色的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中,带来的受益则是每年30%上递增的经济效益。

二、如何保护徽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了物质文化,她的生命就会自然衰落,而物质文化不依靠非物质文化,她的生命就没有活力。因此在徽文化的保护中要物质与非物质两条腿走路,且两条腿齐头并进稳步向前,方能让徽文化的活化石意义在无论历经多少个年头后,还是条理纹路依旧清晰的活着的化石

我们都知道黄山的生态绝佳,但绝佳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创新继承。因此对黄山脚下颇具徽文化特色的自然生态尤其是村庄当中的古村落就更要进行创新保护,存在于村落当中或隐或显、或动或静的元素,其保护方式值得探讨。

当前,黄山在保护徽文化方面有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如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百村千工程,选择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开发和保护,截止目前投入资金已达22.6亿元。下一步,当地将根据自身制定的百村千幢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继续加大投入,预计超过55亿元。

除进一步开发保护好古民居,整治好各景区的旅游环境外,当地还在旅游开发中对徽文化加以继承和创新,丰富其形式和内容,如建设旅游文化广场、徽商研究中心、古黟工艺博物馆、古黟名人故居陈列馆,对研制开发旅游工艺品、地方风味食品等,这是对徽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缮与保护工作的具体执行。

具体到徽文化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可以从设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展示销售区,如在徽州文化博物馆周围,开拓一片空间设百食宫,内设有百名非遗传承人现场工作展示技艺;发展和创立非遗的知名品牌,如万安罗盘需要重新恢复老字号并将其传承下去;打造非遗传习基地,如安徽省行知学校,利用培养基本的非遗传承人,同时利用其打造一个教育范,在中小学开展特色教育;培养非遗传承人才,培养高端的非遗传承人,通过教育的模式使非遗传承人得到更大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开展非遗宣传的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徽文化等方面具体落实等。

目前,对徽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传来好消息,那就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经获得国家相关部委批复,成为我国第一个跨省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建设突出保护机制、保护理念、保护内容和保护方法的四大创新。该实验区就是指在徽州文化产生、发展、传承的区域对其所承载的文化表现形式来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全面的整体性保护工作的徽州文化圈涉及的地缘范围。

三、如何利用徽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明确提出,文化和自然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由此可见,利用的前提是保护好,利用的原则是合理。

目前,对徽州古村落的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因此只有在确保原真性、完整性的大框架下,方能找到一条既符合古村落保护管理的要求,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双赢模式。

同样举例黟县,其境内的西递和宏村是皖南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也是徽文化的典型代表。

2010年,西递、宏村景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先后投入近5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旅游交通设施、游览服务功能、旅游安全、环境卫生、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创建力度,当年共接待游客达到180万人次。在合理保护的投入下,带来如此高密度的游客效益,这只是徽文化保护的一个点,但是对整体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个好的范本。 参考文献

①《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安徽省文化厅,2010 ②杨影、王柬:《徽州文化》,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1

③陆林、凌善金、焦华富:《徽州村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5 (作者单位:阜阳市颍东图书馆) 实习编辑:易高阳 责编:周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89cb6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