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八卦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后天八卦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几千年来一直是个“迷”,因为自周文王羑里作《周易》后,只有孔子作了“十翼”专门解释文王《周易》,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文王的《周易》和孔子的“十翼”,都没有解释“后天八卦”的成因;这就给后人学习和研究《易经》带来了很大困难。几千年来,各朝代名家对此无不“宵衣旰食、乐此不疲”,但一直还是一个难解的“悬念”! 纵观名家大作、现代易经大师级的文章,对“后天八卦”是如何形成的原因,总结有两点:一、各有各的观点,但谁也说法不了谁!最终落下个“牵强附会”之名;或“后天八卦的形成一直是个“迷”而不了了之!二、只要谈到《易经》“后天八卦”等的内容,就把前五千年后五千年的都搬出来,看上去特别像一个“大超市”,令郎满目但没有一个是自己的“产品”;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到烤鸭店里买烤鸭,回家打开一看往往是叫花鸡; 如果说“后天八卦”的形成原因,至今确实还没有搞清楚;我很难想象几千年的日子都是怎么过来的?那只能说明我们的祖先自周文王之后,一直处于孜孜不倦地摸索之中;如果说“后天八卦”的形成原因,至今确实没有搞清楚,那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我们连“后天八卦”的主题思想都没有明白,就去解读《周易》的卦爻辞,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说是与“盲人摸象”无异;难怪有人说:《周易》就是讲商周时期的生活生产的;有人说:《周易》就是商周时期的“卜卦”记录;有人说:《周易》就是周文王记录商纣王是如何灭亡的……看样子各种“眉飞色舞”的解释都是来自于对“后天八卦”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核心思想的“无知”; 那么“后天八卦”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的成因原理又是什么?我们来一探究竟:大家可以看到“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除了方位不同,其它从表面上看都是一样的;我们前面“视频”介绍过,“先天八卦”是古人根据“阴阳思想”发现一年中“冷暖”规律,在“洛书”的基础上产生的“八方卦”,为了区分称之为“先天八卦”,是代表物候变化的;由此可知“后天八卦”的产生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肯定是有一整套系统支撑的,否则《周易》卦爻辞,就是一堆“废话”,何必闹的我们的“大圣人”孔老夫子“韦编三绝”来注释她,后面各朝代可谓“人之龙凤”来热追她;以至今天的全世界都在研究她; 在理解“后天八卦”的成因,我们必须要先理解“后天八卦”产生的几个观点:第一、“后天八卦”是以“先天八卦”为体而产生的,即:乾、坤、艮、巽、震、兑、坎、离八个单卦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理论演变而成;第二、“后天八卦”是根据“阳顺阴逆”的思想演变而成;第三、“后天八卦”是确定“乾父坤母”“乾天坤地”“乾阳坤阴”的思想概念演变而成;第四、“后天八卦”是确定“阴气”、“地气”上升,即自下而上,“阳气”“天之气”下降,即自上而下的思想理念演变而成;第五、“后天八卦”是在“洛书”上产生的,即:一六在北,三八在东,四九在南,二七为金,也就是“先天八卦”洛书体上演变而成; 有了以上的思想理论支撑,我们来演示“后天八卦”的生成过程:第一步、我们找出“阴阳”的主体“乾坤“,再找出“阳体”变“阴体”的第一卦“巽”符合“阴气”变化是从下往上的,再找出“阴体”变“阳体”的第一卦“艮”,符合“阳气”是从上而下的;第二步、把“乾坤”作为变化主体,分别代替“艮”和“巽”;再把“艮”直线推移至“坤”的对角线处,以示“艮”是坤在阳气作用下的第一卦;再把“巽”直线推移至“乾”的对角线处,以示“巽”是乾在阴气作用下的第一卦;第三步、再按照阳顺的思想理念,由阳降至二位的坎,放在北;由阳降至三位的震放在东;再按照阴逆的思想理念,由阴升至二位的离,放在南,由阴升至三位的兑,放在西;如此,“后天八卦”演变大成; “后天八卦”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的思想理念;“后天八卦”的形成是具有一整套成熟的思想体系,而非单一的乾向坤求一索而得“巽”为长女,坤向乾求一索而得“震”为长男而成;也非八卦纳甲、五行而成;“后天八卦”充分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思想理念,这些思想贯穿《周易》的始终,在整个“易学”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绝非一个“卜卦”“记录商周时期的生产记录”等只言片语所能囊括的;这就是“后天八卦”的成因和原理所在,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和想法,欢迎留言、评论、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1ce9f12c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