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谋善断的成语故事 好谋善断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好谋善断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好谋善断的成语故事1 成语好谋善断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代陆机的《辩亡论》。 好谋善断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代陆机的《辩亡论》。 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善于招揽人才,礼贤下士,不管是江东本地的还是其他地方来的,只要有才能,肯为他效力,他都加以任用。鲁肃、诸葛瑾等人都投奔到他那里去,并且受到他的赏识和重用。 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以吊丧为名,派鲁肃去荆州,观察刘表儿子的动向;同时联合依附于刘表的刘备,一起反对曹操。不料,鲁肃还未到荆州,刘表的儿子已经投降曹操;刘备在曹军的追击下,急忙向南撤退。于是鲁肃会见刘备,提出刘、吴联合抗曹的主张。刘备表示同意,派诸葛亮随鲁肃去见孙权。 这时孙权还在观察形势《诸葛亮拜见孙权后对他说,曹操大军压境,再犹豫不决就要大祸临头。但是,曹军远路赶来,非常疲劳;他们又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的军队刚投降曹操,内心不服。只要孙,刘同心协力,一定能打败曹操,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增强了联合刘备打败曹操的信心。就在这时候,曹操想用武力胁迫孙权投降,派人到江东下战书,把自己二十多万的军队夸大为八十万,扬言要和孙权决一胜负。 孙权把战书给部下看,部下大惊失色。不少将领主张向曹操投降,只有鲁肃主张抵抗。当时周瑜不在,鲁肃劝孙权召回周瑜再作计议。 周瑜回来后,孙权召集部下继续商议。周瑜分析了痒军的弱点后,认为曹操犯了用兵的大忌,要求孙权给他几万精兵,保证能打敗曹操。 孙权听了周瑜的`话,抗曹的决心更坚定了c他对周瑜说:“曹操这老賊早就想废去汉室,自立为帝,只是顾及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袁绍等人已经败灭,只留下我了。我同老贼势不两立,你提出应当抗击,非常合我的心意。这是老天爷把你送到我这里来相助的啊!”孙权越说越激动,随手拔出佩剑,“嚓”的一声,砍去了面前几案的一角,对着大家厉声说:“众位将领敢有再讲投降的,就跟这几案一样。” 接着,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带三万精兵溯江西上,和刘备的军队会合一起,迎击曹军。 公元208年,曹军进到赤壁,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疾疫流行,不习水战,后方又不稳定的弱点,用火攻击曹操的水师;周瑜和刘备水陆并进,大破曹军。赤壁之战后,孙权地位更加巩固。刘备握有荆州大部地区,后又取得益州3从而形成了曹操,孙权,刘备三方鼎立的局面。 孙权舀政时,由于好谋善断,因此把吴国治理得很强盛。 好谋善断的成语故事2 成语名称:好谋善断 成语拼音:hào móu shàn duàn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勤于思考善于判断。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好:喜爱,喜好;善:善于。形容人勤于思考,并善于作出判断。 成语来源:晋·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成语造句: 好谋善断的成语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49560b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