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孔子世家

时间:2023-01-02 10:3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史记●孔子世家:1乡:先秦时期的一种居民组织,相传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

有待考证。《周礼·大司徒》“五州为乡” 邑:人民聚居的地方,要大于乡。陬邑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所治邑。孔子居鲁之陬邑昌平乡之阙里。他长大以后迁到曲阜,仍以阙里为籍贯。 2、孔子是宋襄公的后代。宋襄公没有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而是将王位传给自己的亲弟弟,即宋厉公。宋襄公的儿子弗父何即孔子的祖先。

3、畏宋大夫华氏之逼而奔鲁:宋宣公让位给宋穆公,宋穆公还君位给宣公的儿子与夷,即位为宋殇公,而宋穆公的儿子公子冯出居郑国。殇公即位以后,郑国想要把公子冯送回国,以此要挟宋国。因此,宋郑关系破裂,打了好几年的仗,百姓很不满。恰巧那时宋国太宰华督和穆公顾命大臣孔父嘉结怨,华督在百姓面前造谣:我国连年打仗,都是孔父嘉的主意。接着便纠集党羽攻杀孔父嘉,孔父嘉的孙子孔防叔逃到鲁国避难。

4、叔梁纥:当时有名的大力士。有两件事情特别有名:①公元前563年,晋率领诸侯军队进攻阳国都城,先头部队刚进入城内,城门突然落下。幸亏叔梁纥推起城门,先头部队才撤离出城。②公元前556年,齐师侵鲁,鲁大夫臧纥和叔梁纥都被包围,半夜叔梁纥率领三百名甲士袭击齐军,乘齐军忙乱,把臧纥送走,此后齐军撤退。此事五年后,孔子出生。 5、叔梁纥娶施氏,生九女,妾生子孟皮。孟皮病足,求婚于颜氏徴在。徴在从父命出嫁,为家中三女最小。 6、云,“云云”之省,表示简略具说。此为句末语气词。

7、字仲尼,姓孔氏。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就是氏。如《资治通鉴·外纪》所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和氏既有区分又有联系。先秦的姓氏和宗法制度、政治制度有密切联系。

贵族有姓氏,平民无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作用不同。从弗父何算起,到孔父嘉,刚好五代,“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以字为姓,孔父嘉字孔父。名字连说,先字后名。如百里孟明视。 氏的来源主要有:

①诸侯以受封国名为氏,如宋王臣(宋成公) ②卿大夫及后裔以受封的邑名为氏,如屈平。 ③所居地名为氏,如百里孟明视,南宫敬。 ④官名为氏,如司马牛。

⑤先人的字或谥号为氏,如孔丘。补充孔子的情况:孔子早年丧父,因为家中贫穷,为贵族做委吏(管理会计)和乘田(管理畜牧)等小官。他生性好学,学无常师,所以博学多能。孔子年轻时到过齐国,但不得齐景公重用。孔子说自己是个葫芦,被人“系而不食”。齐景公统治残暴,都城的市“履贱踊(受过刖刑即将脚砍掉的酷刑的人所穿的鞋子)贵”。回鲁国以后,孔子声望渐高,就有许多从他求学的人。

1、平,媾(gòu)和,讲和。告,请求。且,将。乘,马车。摄,辅助、帮助,引申为代理。 2、文事,和平交往。武备,军事准备。疆,国境。具,兼备、完备。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3、具,备办。揖,拱手礼。让,退让,谦让。

4、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关负责官员为有司。乐,舞乐。鼓噪而至,刺耳的噪音扑面而来。

5、历阶而登:一步两阶而上,见书,此再补充。袂,袖子。

古礼规定,登台阶时每上一级,要等双足取齐,然后才能登另一级台阶。如一只脚踏上第一级,另一只脚直接踏上第二级,就叫“历阶”6、夷狄之乐:异族音乐。何为:为何。请命


有司:请主管官员下令撤去乐队。却,拒绝。之,指孔子的请求。不去:乐队不肯离去,因为有司不令。 7、怍(zuò),惭愧不安。有顷,一会儿,片刻。优,演戏的人。倡,表演歌舞的人。侏儒:演戏娱乐之用。

8、而: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为连词。

9、手足异处,即腰斩。动:震动。不若,比不上。知义不若,自知理亏。事后,鲁筑谢城于龟阴,旌孔子之功。

1、公山不狃:公元前505年,季孙氏家臣阳虎勾结了季孙氏和叔孙氏两家中不得志的家臣发动政变。阳虎政变后,成为鲁国实际的独裁者。阳虎后来被孟孙氏打败,但党羽公山不狃仍占据着费邑。

2、孔子要堕三都的原因:防止三桓的家臣负隅作乱;同时也可削弱三桓。

季氏要堕三都的原因是:①费邑成为季孙氏的心腹大患,非毁不可。②季孙氏地广邑多,毁一城满不在乎,但叔孙和孟孙各毁一城则元气大伤。3、宫,住处。武子之台,台名。台,土筑高坛,供观察瞭望用。及,接近。入及公侧,到台旁边。下伐之,下台讨伐。 4公敛处父: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甫”表示性别,这样构成男子的全称。如仲尼父。有时省去“父(甫)如仲尼。有时省去排行,如“尼父”

1、乐其以贵下人:以贵下人乐其。有位又谦,也让人高兴。其,人称代词。孔子自己在位又谦。

2、闻,处理。羔,小羊。豚,小猪。塗,道路。皆予之以归,待客热情,使之有归家之感。 1、并,吞并。盍致地焉,何不割地呢?

2、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再,第二次,两次。再三,多次。 3、俎(zǔ),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切肉用的砧板。 4、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维,语气词。盖,通“盍”,何不。我大概只好过闲散日子,了此余生。“言仕不遇(重用)也,姑且优游以终岁” 5、也夫,双感叹词,表达强烈的感情。罪我,怪我。 此后,孔子辗转各国,寻求重用,但不能如愿。“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不再求仕。1、礼乐:礼和乐,是旧式奴隶主政治形态的象征,随着地主阶级的上升,礼和乐遇到破坏。 2、观,观察。损益,增减。郁郁乎文哉:丰富多彩。 3《书传》《礼记》自孔氏:孔子整理和研究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对这些书,在战国和西汉时期已经有专门的著作对它们加以解释,阐明其经义,当时习惯称这样的著作为“传”或“记”《礼》汉朝时称为《士礼》《礼经》,晋代才称为《仪礼》。该书为详细记载古代各种礼仪的书。传说此书为周公所作,但缺少根据。本文认为是孔子加以整理研究。 《礼记》:先秦时期,儒家学者们在传习《仪礼》的同时,也传授些有关的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可以进一步解释、补充《仪礼》经文,阐发其经义,人们称之为“记”。当时这种“记”很多,作者也不止一两个人。至西汉,礼学家们也都各自选取一些“记”作为讲授《仪礼》的辅助教材。这些“记”流传到东汉中期,只剩下两种:一种是相传为戴德选辑的85篇本的“大戴礼”;另一种相传为戴德的侄子戴圣选辑的49篇本,称为“小戴礼”。东汉学者郑玄为“小戴礼”49篇本作了注解,从而使“小戴礼”的影响越来越大,由原来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转变为独立成书,人们称为《礼记》 1、其,语气词,表祈使,猜测。 2《关雎》“关关雎鸠(关关,叫声。雎鸠,水鸟名),在河之洲(洲,水中沙滩),窈窕淑女(窈窕,容貌美好。淑,品德善良),君子好逑(好逑,佳偶。君子,《诗经》中贵族男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97c79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