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放假练习题

时间:2022-04-05 08:1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明放假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一、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那么,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从你们积累的诗文和名言当中,写出一句有关勤学的句子!(你应该没问题的!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加油!

弗之怠( 稍逾( )约 硕( )师名人 尝趋( )百里外 俟( )其欣悦 媵( )人

沃( )灌 以衾( )拥覆 皆被( )绮( )绣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看你的了! yuán( )疑质理 遇其chì )duō 负qiè 曳xǐ 足肤jūn( )裂寓nì 旅戴朱yīnɡ( )宝饰 è )然yùn( )袍bì )衣 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假借于藏书之家 无从致书以观 等待

弗之怠 ,这里是穿的意思 不敢稍逾约 又患无硕师 浇洗 俟其欣悦

持汤沃灌 超过约定的期限 皆被绮绣 得到 五、来,做个小翻译!(别让我们失望哦!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六、你应该可以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加油啊!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用舍生皆被



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__________,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家。 3.下列语句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D.岂他人之过哉 4.概括选文的内容。

5.本文在内容上突出使用了________的手法。举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用事实说话)

6、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7、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8、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④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9、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家穷,无法买书来看,每天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自抄写,计算好了日子归还。 B、我家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自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C、我家穷,没有地方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用笔抄写目录,计算好日子了归还。

D我家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每天假装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用笔记下来,计算着什么日子归还。 10、根据文段内容,请你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11、末句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并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谈谈你的感受或从中受到的启发。 答:

12、古人读书像本文作者宋濂一样勤奋、刻苦的可谓不胜枚举。如战国时期苏秦、晋时孙敬的

“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是克制自己的困乏,孙康、车胤的“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是利用有限的外部条件。

1




《马说》复习练习题 姓名 学号

(一)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2分) 辱于奴隶人之手( 死于槽枥之间( ③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4分)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_ 含义: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__ ____ _含义: __ __ __含义: ③其真无马邪 __ _ _____ __ 含义: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分) (二)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一食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 ③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2、翻译下面的句子。3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其真无马邪? 3、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 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2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1 2.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以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5、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3) (四)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2.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 (2)

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 安求其能千里也? 4.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2) (五)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作者是 文学家。(2) 2.下列句中斜体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A.或尽粟一石\ 之不能尽其材 B.有名马\ 千里不敢易也 C.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 \ 屋舍俨 D. 大道行也,天下为公\不以其道 3.翻译下面的句子。(3) (1)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六)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或: 食: 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3 ) 3、在作者看来,伯乐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2)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2)

(七)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面斜体加粗词的意思。(4) 马也( 马者( 之不以其道( ④一食尽粟一石(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A.虽有千里之 安求其千里也 B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 C.鸣之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 学而时习 4、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识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2




(八)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8、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发挥作用最需要的是什么?(2分)

9、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2分)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九)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祗( 骈死( 策( )之 不以其道( 执策( 而临( )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请写出4个含字的成语。(2分)

4、选择正确的答案:(3分) (1)才美不外见 ( )

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 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 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6、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

7、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2分)





《五柳先生》能力提升题 一、自主练习

⒈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 ②造饮辄尽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短褐穿结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⑥颇示己志( 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⑧衔觞赋诗 ⑨无怀氏之民欤 ⒉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②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③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⑤衔觞赋诗 衔觞: ⑥亦不详其姓字。 ⑦亲旧知其如此。 旧: 或置酒而招之。___ 置:______ ⑨颇示己志。 :______________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___________ 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⒋选出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⒌填空。

①陶潜, 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 ,号 ,世称靖节先生,有 》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 其言 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d046e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