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时间:2023-04-21 10:21: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作者:赵彦博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25

要:古代文学是我国的瑰宝,是我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但是由于近代革命的兴起,崇仰西方的文化,舍弃我国的经典文学。导致在现代的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中西维度长期受到推崇,古今维度则有所偏废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力量的提升,我国现阶段已经挤进强国之列。随之而来,我国古代的文化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现阶段我国开始对文学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开始重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维度。 关键词:中国文学传统;现代中国文学;创造性转化 一、问题提出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源流

中国是著名的文化古国。我国的文化体系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文学系。而现代中国在文学研究时常年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一直推崇中西维度,而将古今维度中有所偏废。随着我国世界地位的提升,我国的古代文化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现代的作家已经不满足于成为西方作家的中国替身。在这种新环境下,現代的中国作家注意到了中国新时期的文学翘楚,他们纷纷对中国的传统文学提出崇高的敬意。并且关于传统的性质,美国学者也提出传统的变迁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接受异质文化的挑战和冲突进而产生交融,否则将会面临着阶梯或消亡。这也为现代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提出了合理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我国多个学者也已经提出了我国传统文学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1] 二、现代中国小说的传统创化之理路

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到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一直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众所周知,现代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一直是西化派研究模式占主导地位,而研究古文学的研究者不愿意研究文学。小说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小说文体在传统创造性转化方面做的最好,比如小说在抒情言志传统得到了明显的创造性转化。中国古代的文人认为小说为余事,不像正经的古文那样登大雅之堂。因此古代文人在创作小说主要是用来抒发个人情怀和主观情绪或者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而现代的小说发生了积极的创作性转化,其与西方现代的人道主义或个人主义相融合。因此导致现代小说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比较严重。除此之外,小说的史传传统也得到了创造性的转化[3] 三、现代中国散文的传统创化之理路

散文和小说一样,也是现代文体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进行散文创作中,要求文人做到形散神不散。因此在对于文人文学素养的要求更高。而且散文也在中国文学传统创造性转化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外援,即是西洋的科学哲学与新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影响。二是内应,即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复兴。而中古散文的传统创化主要表现在语言方面。古代的散文主要是以文言文为主。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白话文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散文开始转化为白话文。 四、百年中国新诗的传统创化之理路

诗词为我国的瑰宝,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历史长河中,诗词最繁荣的时代是在唐朝。而且出现了多位著名的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等人。而且在现存的诗词中,数量最多的也是李白的诗句。他们的每一首诗都代表着一种对事、对人的特殊感情。而在现代中国文学的文体演进过程中,从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角度看,小说、散文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诗词则任重道远。虽然现代的诗词在表现形式上,与传统的诗词出现了区别,而且反传统古典诗词的姿态曾经出现过,但是现代的诗词和古典诗词还存在众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从诗词的传统精神来讲,古典诗词和现代诗词都是以言志为潮流;从自由和格律两种诗体传统看,现代的诗词继承了传统古典诗词的自由传统[2] 五、总结

文学是人们精神的载体,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然而文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也不断的进步。而现代的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中国学界习惯于从中西维度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如何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而忽略了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中国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古典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现代文学的创造性转化遇到了强烈的民族危机。使得学界研究人员开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创作转型的潜在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婧. 民初文学场域的现代性实践(1912-1919[D].西北民族大学,2017.

[2]李遇春.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重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维度[J].天津社会科学201601):105-125.

[3]王兆胜.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兰州学刊,201601):5-3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e99a5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