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资料

时间:2022-05-07 22:37: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岑参的资料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他的诗歌被广泛的传颂和仿效。那么关于他,我们有了解多少呢? 【诗人简介】

岑参(cén shēn)(715年—770),汉族,原籍南阳(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生平】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纪念馆】

岑参纪念馆位于荆州市,经过修葺布展的岑参纪念馆全新亮相,干净整洁的大厅里陈列着68幅书画作品,岑参纪念馆由省市区文化局下拨20万元、岑河镇人民政府筹资30万元修建而成。 【岑参名言名句】

1、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 2、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3、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 4、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5、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长鞭。置酒聊相送,青门一醉眠。 6、不忧网与钓,幸得免为鱼,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 7、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飞。心知别君后,开口笑应稀。 8、山驿秋云冷,江帆暮雨低。怜君不解说,相忆在书题。 9、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10、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

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2、风头如刀面如割。

1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4、水云低锦席,岸柳拂金盘。日暮舟中散,都人夹道看。 15、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

16、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17、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

18、水宿已淹时,芦花白如雪。颜容老难赪,把镜悲鬓发。


19、忽觉莲花峰,别来更如长。

20、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21、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22、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 23、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24、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5、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

2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7、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28、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29、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30、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2b033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