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陈玉娟:迁徙的小候鸟 陈玉娟 那年秋季新学期,我接手带六年级(2)班班主任,我们这里的毕业班部分学生六年级才从各村小集中到中心学校。贺丹(化名))也在我的班级里,小姑娘个头不高,眼睛黑黑的,皮肤也很黑,头发多而枯黄,向上扎着一对"冲天炮".很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小手小脸总是黑黑脏脏的,也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我总是不止一次悄悄对她说:"小姑娘,整洁很重要哦。"她咧开嘴,只是笑笑。 家访后才得知,她的家乡在贵州,父母打工来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鹤庄窑厂烧砖,她就插到我校读书。窑厂环境很差,一家八口人挤在一个不足四十平方的工棚里,六个孩子中,她排老三。大概家里经济很困难,小姑娘肯定是常常帮父母搬砖吧?所以她的小手小脸总是黑黑脏脏的。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旧衣服明显不合身,衣袖和裤腿都很短,露出了细细黑黑的胳膊和腿。 方言不同。软软糯糯的"贵州普通话"中n和l基本都是n,再加上贵州的使用的省编教材和我校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不相同。贺丹每次读课文都很吃力,读课文来全程没有一点起伏。一开始,有调皮佬不加掩饰地大声笑她读课文的语调和发音,她红着脸,有些不知所措。我微笑望着她,鼓励她读完,然后一再肯定说很不错,告诉全班同学她的语调有南方语种的温润,我们要学会欣赏。文艺委员"刘骝"是贺丹的同桌,贺丹和他关系不错,但总是将"刘骝"喊成"牛牛".刘骝的祖父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老先生,他希望自己的孙子是匹千里马,所以取名"骝".开始毛小子总是认真纠正她说是"liu"不是"niu",但是纠正基本无效,下次她还是n和L不分家。后来他就不去纠正了,每次贺丹喊"牛牛"他马上就答应。偶尔的有空闲的中午,我们会一起听她说她的老家话,叽里咕噜的那一通很温软的方言,我们一个字也不懂,但大家都说好听。贺丹就在我们懵懂的欣赏里,展开灿烂的笑颜。 女儿那时也读六年级,但个头比贺丹高许多。于是我收拾了些女儿的旧衣鞋,将她喊到办公室,准备将这一包衣物交给她。小姑娘明白我的意图后,脸突然通红,然后一声不响地跑开了。没有拿我准备的衣物。我当时也不明白她是怎么了,但是从此后,我发现这个小女孩更加沉默了。 慢慢地我琢磨明白了,可能我这个莽撞的举动,在无意里伤害了这这孩子敏感的心灵。我一时不知如何向她解释:她很短很旧的棉袄和棉裤真的不保暖,我只是出于对她关心才这样做的,许多时候,善意的表达也是需要适当方式的。 那年冬天的雪下得很大,比往年时间长。早读课前,全班都在教室一起吃早点,三开间的教室因为有六十多人,显得温暖而热闹。大概家庭经济原因吧,贺丹很少买点心吃,总是悄悄在座位上吃从家里带来的烤山芋。小手小脸都吃得黑乎乎的,但她很安静很自在。我在心里悄悄为这个小姑娘的个性喝彩点赞,我随意的将一盒手纸放在她的课桌上,提醒全班同学用餐前后要洗手,看到小姑娘和同学们洗手回来很自然的用手纸擦拭,我会心地笑了。 有天,我和她套近乎说:"贺丹,你的烤山芋太香了,老师和同学们天天看着你吃山芋,看得都流口水了呢!"她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我,很开心地就笑了。露出了整洁的牙齿和一对浅浅的笑涡。此后,她常常都多带一个山芋给我或者给同学,我们也从不拒绝,吃得毫不矜持,常常满手满脸都是黑乎乎的。偶尔我们也会和贺丹互换早点吃,百灵鸟似的学习委员总是嚷嚷说:"贺丹,你就将就吃我的吧,我喜欢你的烤山芋!" 转眼元旦到了,全班又是买糖果又是买瓜子,准备张灯结彩地文艺汇演。这时我发现贺丹的一对趾高气扬的冲天炮,不知何时变成了两只垂肩的小辫子,温润地扎在胸前。贺丹告诉我,她在"牛牛"那里报名了,她会吹自己故乡的葫芦丝。我问贺丹,我吃了她许多山芋,是否也该替她准备元旦礼物?她低头想了会说:"老师,你还是将你以前送我的衣服,再送给我吧!"悄悄地,我在里面添上了条蓝色的围巾,我希望贺丹围着它吹葫芦丝。在元旦汇演时,围着蓝色围巾的贺丹安静得象窗外的雪,她吹的那曲葫芦丝,很好听,至今都不知道是什么乐曲。我也曾悄悄地问过她,她笑着说是听爷爷吹的,她也不知道是什么乐曲。 第二年的元旦前,我接到了一张蓝色的贺岁卡,卡上一行清秀自信的字迹:"老师,贵州没有下雪,你那里下雪了吗?" 在今年的第一场雪里,我想起遥远的贵州的学生,想起暖暖的香甜的烤山芋。转眼那样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贺丹应该长成大姑娘了吧? 望江下雪了,贵州是否也下雪了?经历过秋冬的迁徙,小候鸟应该有了双强健的翅膀!(作者 陈玉娟 系雷阳中心学校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90c88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