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拜新月》诗词鉴赏 拜新月 唐代: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译文 卷起低垂的帘儿,哦,一轮新月,莹莹洁洁倚在窗外, 急急蹑下台阶,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 庭院呦,悄然无人,单独含羞含情,对着新月细语喃喃, 只有微微的寒风,不时地飘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解释 拜新月:唐教坊曲名。拜新月起源于远古对月亮的崇拜,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风俗。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或中秋节之夜。古代妇女拜新月是为了祈求*团聚、幸福长寿。拜,叩拜。 开帘:撩开门帘。 即:马上。 细语:指少女对月喃喃细语,静静倾诉心里的话。古代有月下老人主管人间婚姻的传奇。 鉴赏 古诗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李端的《拜新月》即其一例。 唐代拜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这首描写拜月的小诗,清爽秀美,类乐府民歌。诗中既未明标人物身份,就诗论诗,也无须非查明所指不行。以诗中情感与细节论,宫廷可,民间也无不行。 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很多心事,很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观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迫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柔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其实,少女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模糊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d2450b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