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通过探究实验的研究过程,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史实回顾,增进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 【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初中牛顿第一定律,并提问滑冰运动员如果不受力会慢慢停下来,是否违背牛顿第一定律?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那么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 教师介绍:长期以来,人们发现自然奥秘的线索都是生活经验,由此,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很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直至近四百年前,伽利略才创造了有效的“侦第 1 页 共 3 页 察”方法,发现了正确的线索,揭示了事物现象的本质,成为物理学中的“神探”。那么,发现的过程是如何的? (一)伽利略理想实验 教师提问:以前的科学家会得出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伽利略又是如何发现的? 学生根据初中知识将回答出:忽略了摩擦力。 演示实验: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实验。 学生观察结果: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增大;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即使沿水平面滚动,球也会越滚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学生得到伽利略猜想:若没有摩擦,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验证猜想 学生探究实验: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 学生观察结果:斜面越平缓,小球运动的距离越长。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如果第二个斜面倾角减小,小球仍将到达原来的高度,但是运动的距离更长。 师生共同总结:当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时,小球要到达原有高度将永远运动下去。这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0cbdc7f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