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日记

时间:2022-08-10 00:40:3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斤和千克是一样的,而他们的用处却不一样,今天我问了奶奶,奶奶高诉我告诉我了斤和千克的互化方式。我简单地再这写一下; 1斤=0.5千克=10两=500克而且告诉我

千克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1千克=1000克。 斤或两应为市斤或市两,俗斤或两是国家废除的计量单位,1市斤=10两或1市斤=500克。因此,千克和克,斤,两在量值上的换算关系为: 1千克=1000=2市斤=20 而且我上网查了资料知到了《千克的认识》是培智学校数学教科书第九册中第四《千米、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千克虽是生活中常用的重量单位,但由于斤在生活中还未完全消失,学生并不十分熟悉千克,因此建立千克的概念对弱智学生来讲更加困难。再者,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借助工具、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重量,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又通过称同一物体的重量,得出千克与斤的关系,很具体地感知斤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和一些让学生能好好的认识千克和斤

如上堂课让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个调查作业,让我们去菜市场看看卖菜、卖水果小商贩是怎样叫卖的,但不知道我们完成的怎么样。也可这样说生:土豆0.5一斤、 葡萄2.5元一斤、豆角5元三斤……

(三)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四)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


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五)星期天,我和爸爸去买菜。

我们来到卖西红柿的地方,爸爸问:多少钱?老板说“121斤。”“我买3斤。爸爸说道。老板称了3斤。爸爸问我你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我想:容易,1.2乘以3不就等于3.6元吗!我爽快答道:“3.6元。爸爸幽默地说:喜你,答对了!爸爸付了钱后,来到了卖菜的地方。他问:这白菜多少钱1斤?女老板说:“15角。爸爸又问我:我买2斤,现在我有5元,老板该找回我多少钱?我想:1.5乘以2等于3元,5元再减3元,那就等于2元。我答道:找回2元。爸爸说:“YES

走出菜场,我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在生活中也是常常用到的。

(六)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七)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八)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九)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 今天,学习了分数单元里的一部分内容--约分,约分是指将一个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分数,可分子分母都要比这个分数小,化简到分母和分子是互质数为止,就是最简分数了。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不然,只要求出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是几,一直求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

中午放学一回家,我就去做数学作业了,前面的题目轻而易举就做完了,可到了后面做得有些糊涂了,就此如这道题吧,把三十五分之十四约分。我抓耳挠腮,一直想不通,没有公约数235。也没有公约数4,想得我头都大了,我真想不做了,可我转念一想: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一定要胜不骄、败不馁。我暗暗对自己说不能就这样放弃、努力。我又继续做了,我想到了公约数7,则好能除尽。三十五之十四=五分之二,原来这么简单呀,这虽然是一件小小的事,但我受益非浅。

我懂得了:数学是要钻研的,假若放弃,就等于所有的付出和期待都白费了。我相信,只要努力和汗水相结合,一定会打出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d5a0397c1cfad6185fa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