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校园,经典伴我成长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一个人在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可以不断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为了营造更加浓郁的书香校园的氛围,激发老师、学生读书的兴趣,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让每一位老师成为“书香教师”,每一个学生成为“书香少年”,我校特开展书香浸润校园,经典伴我成长的大型阅读、诵读活动。 活动分为阅读,诵读等形式。诵读又分为班级诵读,和学校集体诵读两种形式。每当晨读的铃声响起,那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就会从每个教室传出,萦绕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集体诵读经典更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随着王鹏尧同学的领读,千人诵读的声浪响彻校园,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我们的诵读活动是从《弟子规》拉开序幕的。在弟子规的基础上,又逐渐加上其他中华美文,并佐以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五知教育》,以及颇具地方特色的《唐山赋》等内容。 《弟子规》具体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它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它把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等问题说得通俗易懂,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有重要意义。我校把《弟子规》作为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实施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个切入点。让我校学生从小就能领略传统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携带者、受益者和传播者。 从《弟子规》里,学生们读到了孝道。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都很认同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让许许多多的人受益。像“孟子哭竹求笋”、“王祥卧冰求鲤”、“黄庭坚车衣顺母”等二十四个典故,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而这些典故里的人也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这些事也日益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长久不衰。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在《弟子规》的诵读中,学生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在家庭里更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了;在学校更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了;在社会,也更知道敬老爱幼,助人为乐了。 《五知教育》诵读中,学生的规范性更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有了这种成文的规矩,并时时诵读,牢记心中,便可使其内化为一种行为的内动力。 而《唐山赋》的诵读,不仅增强了学生身为唐山人的自豪感,也更激发了学生们作为唐山人,振兴唐山,建设好唐山的使命感。 研究资料表明,初中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一旦错过这一人生记忆的黄金期,不管后天怎么努力,都补不回来了。所有做出成就的大人物无不是抓住了这一关键期。 而反复诵读,是孩子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经典诵读教育,其主旨就是要让学生在最关键的时段,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学生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记忆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诵读经典是一种适合学生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诵读经典,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而注意力也是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df1f0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