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 人 的 遭 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人物在战争中的遭遇和他们的心灵创伤; 2. 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反思战争的危害,珍视和平环境。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3.通过学生的讲、议、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主要教学程序 一,导入 (投影)简介肖洛霍夫 苏联杰出的作家。1926年开始创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共4部,历时十四年,至1940年完成。该作品的问世使作者获得了广泛的声誉,194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其他著作还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他们为祖国而战》等。 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从古以来,战争给人的生命、人的心理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诗人杜甫在他的著名的《兵车行》一诗中写道:“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言简意赅,催人泪下;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写的是参加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位老兵悲惨的遭遇,生动感人,难以忘怀。 二、研读课文 述遭遇,即述情节。 “一个人的遭遇”,索科洛夫的遭遇。 1.他遭遇了哪些磨难?请大家抓住重要的情节作简要地叙述。扣住时间、人物、事情来叙述) 从战俘集中营逃回,写信给伊琳娜,得知家园被毁―― 一个深深的坑,儿子生死不明; 找到大尉连长儿子,梦想战争一结束就给儿子取个媳妇,干干木匠活,抱抱孙子,结果在胜利前夕儿子牺牲了; 遇到凡尼亚,领养凡尼亚,又因车祸外出谋生。 整个故事就写了三个词:家园、儿子、凡尼亚。 2.文中有很多细节和场景的描写十分感人,请大家以家园、儿子、凡尼亚作为研究的对象,分组探讨进行赏析,分析感人的原因。(在家园被毁这个情节讲完之后,分组研究。四人一组,约5分钟)(细节:一个感人的动作;人物外貌的一个特征;一段人物的心理刻画;场景:一处感人的场面景物的描写;) 提示:家园被毁,由教师示范讲,其他两个故事以学生自己赏析为主,老师领着赏析为辅,要从最具感染力的景或物入手。老师示范讲习第一个——家园: ▲示范:家园被毁——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景物是什么?眼前所见的家。 索科洛夫回乡后所见到的家园是什么?(一个字) 坑!什么样的坑? “一个很深的弹坑„„像坟地一样寂静”,坑上面原来是什么?自己的房子,多年来慢慢经营起来的;贤惠的妻子,聪明懂事的儿女,幸福和睦的家庭;还有我跟家人团聚的希望;这个被炸弹炸出的坑毁掉的是什么?和谐幸福的家庭,我对未来的希望!科索洛夫心中的梦想! 这个场景的描写,使我们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美丽的家园被毁灭,亲爱的人儿连尸体都找不到,和睦幸福的家炸没了,我们诅咒战争,它是毁灭一切的魔鬼; ▲写儿子——人物容貌肖像和心理的描写。 抓什么?棺材.棺材里躺着谁?索科洛夫的儿子,他在胜利的前夕,被罪恶的子弹杀死了. 什么样的儿子?——获过六次勋章和奖章;大尉连长; 1 总是笑嘻嘻的,年轻漂亮,肩膀宽阔,嘴唇角上仍旧保存着一丝笑意,容貌就如活着的时候一样; 棺材还带走了什么?索科洛夫的梦想!“夜里醒来,我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等战争一结束,我就给儿子娶个媳妇,自己就住在小夫妻那儿„„” “可他已经不是我的啦”,我们似乎听到了索科洛夫颤抖的声音,感受到他那种绝望的痛苦,战争胜利在望,儿子却倒下了,永远地倒下了,索科洛夫最后的希望和欢乐被彻底埋葬了,他“心里仿佛有一样东西断裂了”——撕心裂肺呀,这是一种怎样的痛啊! 子弹射穿了他的梦想 ,棺材带走了他的希望,心死了,人也绝望了,他开始喝酒了。 ▲领养凡尼亚 的几个细节,写得非常感人。 抓什么?抓眼睛!(请注意对人物肖像的描写) ▲“可真是个脏小鬼: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眼睛却亮得像雨后黑夜里星星!他那么惹我喜欢,说也奇怪„„。”活脱脱的一个流浪儿,但纯洁无瑕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清澈,可爱,又点燃了我对生活的新的希望;又激发了我的内心的对家庭生活的追求,对亲情、天伦之乐的渴望;我的心重新变得轻松和光明了些; ▲ “我是你的爸爸。„„根本把它忘掉了”——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 “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他用两只小手勾住我的脖子。一直没有松开。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象粘住了一样。” 凡尼亚在战争中父母双亡,无人照顾,流浪街头。没有亲人,没有住处,没有食物,没有衣服,无人关心,无依无靠!索科洛夫在战争中,家破人亡,历经磨难. 一个是随风飘散的蒲公英,落在了一棵大树上,有了依靠;一个是空荡荡的雀巢,飞来栖身的鸟儿,有了家的感觉和欢乐.凡尼亚像小鸟一样地欢叫,紧紧地贴住了我,搂住我不放,他的举止,让我也浑身打颤,两手发抖,激动得忘记了自己手中的工作,两个因战争而遭遇巨大不幸的人,他们的命运从此连在了一起。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为此动容。凡尼亚近似于疯狂的举动,反映出他对于亲情和父爱的极端渴望,也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集体朗读这个细节。或请学生作有表情地朗读。 ▲“我跟他睡在一块儿,„„划亮一根火柴„„石头一样。„„一只小脚正巧压在我的喉咙上。”——看儿子 和凡尼亚相比,我的内心感受要复杂得多。儿子死了,忧伤和痛苦像石头一样压在心上,无法排遣,甚至只能借酒麻醉自己。在索科洛夫的叙述中,多次出现“心縮成一团”“心里干枯了”“心里仿佛有一样东西撕裂了”等等的语句。凡尼亚的出现,让我的内心轻松了变软了,重新做父亲的有了柔情,有了牵挂,有了做父亲的责任感,有了对家庭欢乐的憧憬和追求,凡尼亚成为我的新的精神支柱,精神慰藉。 ▲“只是我的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有时候他收缩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 ”“此外,还有一件痛苦的事:差不多天天梦见死去的亲人。而最常见的是:我跟伊琳娜站在带刺的铁丝网里面„„” 梦想亲人,挥之不去。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梦中相见不能聚,此恨绵绵无绝期!想战争的遭遇苦难。 联系整个文章来看,索科洛夫在战争中受尽了苦难,他们的希望一次又一次遭受破灭;他对亲人无尽的思念,战争带给他的心灵的创伤,是永远也抹不去的!一个普通的人在战争中就像一只皮球,不断地被踢来踢去,一会儿被抛上天空,一会儿又跌落在地,一会儿被放在严寒里受冻,一会儿又被放在火中取烧烤,吃尽了苦头。索科洛夫感情复杂,极为悲惨,大起大落。战争给他带来的是地狱一般的灾难,也给人类带来的是地狱般的灾难!文章的 2 高明之处就在于:战争对于人的伤害,不仅仅是肉体,不仅仅是家破人亡,更为深刻的是对人的心灵的伤害和摧残!哀莫大于心死,痛莫大于心伤! ▲ 文章结尾的那个细节描写同样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力“凡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男人的眼泪。” 集体朗读这一小节。 最后一节文字极具震撼力。面对凡尼亚这一举动,为什么作者要“慌忙地转过脸去”,“不要让他看到,在你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孩子是无辜的,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不能伤害孩子。 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才的悲悯之心。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是为了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这篇小说的巧妙之处,不仅仅在于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揭露战争给人们心灵留下了永远也抹不平的创伤,更为重要的是,它触及要保护孩子,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再受到伤害,从而闪现人道主义的光辉,,闪现出人性的光辉!保护孩子,让他们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人总是要活着的,总是要有希望的,儿童就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让他们永远离开战争!这些就是这篇小说要告诉人们的思想. 3. 从主人公的痛苦的经历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忠厚朴实,勇敢坚强,坚忍不拔,心地善良,历尽磨难,仍对对未来充满希望等 三、一个人的故事,就是这“一个人的故事”? 提示:战争炸出了多少个这样的坑?射出多少颗罪恶的子弹?又抬出了多少副这样的棺材?又使多少个法尼亚变得无家可归?希特勒入侵苏联,给全体苏联人民造成的灾难是无法描述的,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不,不是,遭受战争摧残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才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它不只是一个人的故事,它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故事;它是一个人的遭遇,是一个家庭的遭遇,是俄罗斯民族的遭遇,也是那个时代的人民的遭遇,更是世界人民的遭遇!索科洛夫只是无数受苦受难的普通人中的一个代表。其实,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和时代的苦难,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总结:这是一篇极具感染力的小说,细节真实传神,场景细腻动人;通过索科洛夫悲剧性遭遇的描写,写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难以抹平的心理创伤,呼唤人们不要忘掉那个时代的灾难,保护无辜的孩子,不要再让他们受到战争的伤害! 四、当今的世界处处都有战争,无数的人民受苦受难,无数的儿童成为孤儿,无家可归。(投影)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索科洛夫还活着,假如凡尼亚还活着,他会对政治家们说些什么?他又会对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人们说些什么?简要一些,每人想一句话。 附板书: 家园 坑 战争苦难 绝望 索科洛夫 儿子 棺材 心灵创伤 凡尼亚 眼睛 重新点燃希望之火 关注儿童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f7a7b6770bf78a6429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