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家园共育促发展|中班关于家园共育的教育随笔》摘要:在97年的一项研究中,在幼儿个性发展方面,家庭的贡献量占70%——75%,机构仅占10%,涵涵小朋友是我班一位生活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自己能主动帮老师收拾整理物品,自己吃饭……在幼儿园里,能自己做的事情,绝不会麻烦老师,为此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引来其他幼儿羡慕的眼光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核心。在97年的一项研究中,在幼儿个性发展方面,家庭的贡献量占70%——75%,机构仅占10%;在认知方面,家庭占40%——50%,机构占20%。这一比例显示家庭对幼儿的贡献极大,但是,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千姿百态的,对幼儿的贡献大并不代表着对幼儿的影响好,幼儿园教育才是关系着我国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寄托着数千万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幼儿良好的发展应让家庭和幼儿园形成亲密的合作关系。 《指南》中指出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积极方法和重要途径,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幼儿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好地维护健康,而且,这些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对成年后的行为与习惯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涵涵小朋友是我班一位生活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自己能主动帮老师收拾整理物品;自己穿脱衣服,并能叠放整齐;自己吃饭……在幼儿园里,能自己做的事情,绝不会麻烦老师,为此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引来其他幼儿羡慕的眼光。可是在与家长交流时,得知她在家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截然相反,就连吃饭都需要喂。 为什么同样一位自理能力很强的幼儿,在两个环境下的反差会有如此之大?这就应该是家庭教育以及引导的缘故吧。涵涵在爷爷奶奶家吃饭,自古以来隔代亲,老人就怕孩子吃不饱,认为她还小,什么都不会干,就把能替孩子做的事情全替她做了,所以给他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生活,殊不知,老人这样的举动是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机会和权力,给他养成了一个不良的习惯,对孩子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再和家长进行交流时,把这些利害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回家说服老人,我们在幼儿园鼓励孩子在家时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家长的反馈及时表扬幼儿的进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进步极大。 . 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所以,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每一个良好习惯,家长在家也应密切配合,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5ec93c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