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羽毛球发展现状及在我国所取得成就的原因 羽毛球是一种老少皆宜、有助于身心健康的运动项目,因而在全世界普及度很高。 羽毛球的起源 有关于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起源于日本 相传羽毛球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时的日本,球拍是木制的,球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 2.出现在印度 大约18世纪时,印度的普那出现了一种类似的游戏,球为圆形硬纸板,中间插羽毛球制成,板是木质的。 3.诞生在英国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大约在1800年左右,由网球派生而来。1870年,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 1875年,世界上第一部羽毛球比赛规则出现于印度的普那。三年后,英国又指定了更趋完善和统一的规则,当时规则的不少内容至今仍无太大改变。 羽毛球在我国的发展 现代羽毛球运动大约于1920年左右传入我国,最初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的教会组织、大学中里开展。解放前,由于参加此活动的人数较少,因而,我国羽毛球运动的水平很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羽毛球运动得到蓬勃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 50年代初期,羽毛球运动首先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起来。虽然当时技术水平很低,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4年,以王文教、陈福寿为代表的第一批印尼华侨回国,带来羽毛球运动技术,全面推动了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2.赶超阶段 60年代初期,第二批印尼华侨相继回国,这些羽毛球优秀选手成了我国羽坛的中坚力量,以快速、灵活准确的技术特点而闻名于世界羽坛。1964年提出了我国羽毛球“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指导思想。我国羽毛球技术风格的形成和训练指导思想的建立,为促进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恢复阶段 由于十年动乱影响,我国羽毛球运动受到了严重挫伤。虽然在70年代初重新恢复训练,但青黄不接的现象突出,致使我国羽毛球队刚刚获得的优势又完全丧失。为了迅速调整、恢复我国羽毛球运动水平,1978年国家体委、羽毛球协会总结了经验教训,重申了我国羽毛球的技术风格和指导思想,制订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新的规划和具体措施,使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生机。 4.鼎盛阶段 根据提出的奋斗目标,羽毛球队员刻苦训练,再攀世界羽坛高峰,优秀青年选手脱颖而出。80年代后期,我国羽毛球运动进入第二个鼎盛时期。 在八九十年代,我国选手分别参加了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世界杯赛和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等系列大奖赛,共获70多次单项冠军。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羽毛球运动最辉煌的时期,是世界羽毛球运动的“中国时代”。20世纪90年代,一方面各国都在寻找击败中国选手的方法,另一方面我国羽坛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训练体制和人才体制都受到影响,训练质量下降,人才外流,导致了羽毛球队严重滑坡。通过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改革训练体制,加强全面锻炼,重新步入正常发展的方向。1991年第26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表明中国羽毛球正走出低谷。 5.辉煌阶段 现在的球员身体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场上速度日趋加快,在技战术的使用上向着更简洁、更功利的风格转变。而这样的转变带来的,就是比赛中对抗程度的提升,球员必须自始自终在高速移动之中完成技术动作的使用、战术意图的实施以及对机会的把握,并且还必须具有充沛的体能做为高质量完成整个比赛的保证。 从2000年至今,中国羽毛球队在各种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正处在一个持续稳步上升的阶段。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球员们在身体能力和场上对抗能力的提高上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更加明确和坚定了“快、狠、准、活”的技战术风格,正是这种强调速度力量、重视结果的指导思想顺应了世界羽毛球的发展趋势。 羽毛球技术的飞跃 羽毛球运动从开创至今,技术与战术的发展产生了几次飞跃: 第一次是开创时期,英国选手垄断世界羽坛,他们的技术比较单一,几乎没有战术变化,但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1939年,丹麦、加拿大等国选手以良好的体力和进攻型战术打破了英国选手称霸羽坛的局面。 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也是技术与战术全面发展时期,技术优势从欧洲转向亚洲,形成了亚洲在羽坛上称雄的局面。以马来西亚、印尼选手为代表,主要以拉、吊来控制球的落点,代表人物是马来西亚的王炳顺、庄友明。1958年开始,羽毛球技术向快速、灵活方向发展,代表人物是印尼的陈友福,以较快的速度运用下压抢网和加强扣杀上网的技术击败了以技术性为代表的打法,从此开创了印尼控制世界羽坛的局面。 这一时期,中国虽没有参加正式世界比赛,但技术与战术水平提高很快,以汤仙虎,侯加昌为代表的中国选手体现了快攻打法特点。特别是他们“快、狠、准、活”的风格,以绝对优势压倒了印尼队和欧洲队。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中国技术特点基础上发展了新技术,出现了以印尼梁海量为代表的劈杀技术,以林水镜为代表的双脚起跳扣球技术,使世界羽毛球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次是80年代,世界羽坛技术与战术向快速进攻、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以中国、印尼、印度、丹麦、马来西亚、韩国为代表的各国选手打法更全面,变化更多,速度更快,特长突出,攻守兼备而各领风骚,进入了世界羽毛球运动史上的巅峰期。 在80年代初,羽坛代表人物有林水镜、韩健、苏基亚图、米宾·西迪、陈昌杰等。最为突出的典型是林水镜,他速度快、进攻凶狠,而费罗斯特、韩健则以控制对方后场的进攻、加强防守、创造条件抢攻而闻名。 80年代中后期,羽坛代表人物有杨阳、赵剑华、拉锡克·西迪、朴柱奉、保罗·拉森等。杨阳、赵剑华将“快、狠、准”的打法发展成“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阿迪、魏仁芳发展了技术全面、快速而准确的打法。 90年代,新的技术又开始形成。印尼年轻集团军和韩国的凶狠拼搏作风、马来西亚西迪兄弟的拉吊技术以及中国吴文凯、刘军为代表的快攻型打法在世界羽坛上各领风骚。 发展前瞻 综观世界羽坛,世界羽毛球运动技术与战术发展总趋势正在向“快速、全面、进攻、多拍”方向发展:“快速”反映在出手动作、步法移动和判断反应以及战术变化等方面的速度加快;“全面”是指技术全面,攻守兼备,控球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攻”是凭技术特长,采用先发制人,积极主动,以抢攻为主;“多拍”是在战术变化中,从若干次攻守回合中,提高控球能力,减少失误。 球员的身体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场上速度日趋加快,在技战术的使用上向着更简洁、更功利的风格转变。而这样的转变带来的,就是比赛中对抗程度的提升,球员必须自始自终在高速移动之中完成技术动作的使用、战术意图的实施以及对机会的把握,并且还必须具有充沛的体能做为高质量完成整个比赛的保证。 羽毛球在我国所取得现有成就的原因 1.身体素质因素 在与亚洲球员的对抗中,中国球员在身体条件和身体能力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与欧洲球员的对抗中,又能在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技战术使用的多变性上占据较大的优势。换句话说,世界羽毛球的发展现状极为适合中国球员发挥自身优势。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决定其爆发和耐力无法与欧美人相抗衡,但可以通过技术来进行弥补,因此中国人比较擅长技巧类的项目,比如体操、乒乓球、跳水以及羽毛球等。 2.文化意识因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未引起很大重视,使得从小被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因素的作用。而相对而言,欧美西方国家在教育中则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和团队意识。因此,中国在个人因素比重较大的项目中表象更加突出。如篮球、足球及其他一些团队要求较高的项目,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61e708ba1aa8114431d9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