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指导课+读写联动课《春日偶成》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朗读、背诵古诗。 2.能读懂古诗大意,学习通过想象和角色体验入情入境地理解“时人”、“识”、“余”、“谓”、“傍”等词语的意思,丰富诗人春游时“乐”的感受。 3.能够透过古诗简洁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准确、生动的词语练习写出诗人春游时的“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读懂古诗大意,学习通过想象和角色体验入情入境地理解“时人”、“识”、“余”、“谓”、“傍”等词语的意思,丰富诗人春游时“乐”的感受。 难点:能够透过古诗简洁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准确、生动的词语练习写出诗人春游时的“乐”。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读熟古诗,做到正确、流利。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和查阅有关程颢的资料,读懂诗歌大意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师: 制作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走进春天接龙赛 1.词语里的春天:春暖花开 花红柳绿 云淡风轻 风和日丽…… 2.上节课,我们在现代作家郑振铎的《燕子》一课中,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热闹的的春,燕子的加入使春天充满了生机。我们喜欢郑振铎笔下的春。古诗里的春天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4课。板书课题:4. 古诗两首 3.在这两首诗歌中,有一首是宋朝诗人程颢踏春郊游,意兴所至,偶有所感,写下来的,是哪一首?板书题目《春日偶成》。题目的意思懂吗?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理解“偶”字,这个字让我们知道了此首诗是作者在郊外游玩,陶醉大自然之中,触景生情写的。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偶成的灵感吗?学生思考回答。 (二)多种朗读乐淘淘 1.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做到正确、流利。 2.古诗是有节奏的,要把这种节奏读出来。 (1)出示诗歌的停顿,练读。 春日偶成 宋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2)配乐提读,师生接力读,齐读。相互评价。 (3)玩读:打节奏读。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想象画面入情境 1.回顾梳理学法: 上学期学习古诗,我们有这样一个好方法:读懂诗意想画面。读本首诗,我们不光要展开想象,还要把自己当成作者程颢入情入境地去想象。板书:角色体验入诗境: 2.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1)大诗人,你是什么时候外出游玩的?这一天的天气如何?结合古诗内容试着聊一聊。 (学情预设:近午天:接近中午,点明了春游的时间。) 这是一个怎样的中午,当时的天气怎么样? (学情预设:云淡风轻,春光明媚,让人神清气爽。) (2)插入程颢资料,抓住诗眼“乐”。 “北宋思想家程颢,人称明道先生,他是哲学家和教育家,”这样的一个先生,你觉得可能是怎样的一个人? 可是,此时诗中看到的他又是什么样的? (学情预设:手舞足蹈、乐呵呵的……一边走着、闻着、跳着、笑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河边,景美,心情更美!) 诗人的心,你可懂得?如果让你用诗里的一个字来形容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你认为是哪个字 ?(乐) (3)为什么一个理学家,平时严肃的人,如此之乐?让学生找哪些美景是让诗人乐在其中的? 学生读诗思考,圈出让诗人乐在其中的景。 (4)在这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时分,走,我们跟着诗人的行踪一起看一看。 ①诗人究竟在这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说。(云、风、花、柳、川) (板书:云、风、花、柳、川)出示图片。 ②世人眼中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展开想象具体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景物?指名说。 (学生说到一景物,抓住这个景物进行发散,激发学生的想象。) (学情预设:微风轻轻地吹拂着,非常柔和;娇艳的鲜花散发着香味,让人神清气爽。) ③作者的跟前或脚下都是什么呀?是的,花花草草遍地都是,离作者非常近。相机理解傍:靠近。看插图体会“傍”的妙处。 ④柳树为什么会用“随”引出来呢?(脚下有万紫千红的鲜花,穿行其间,肩上就会被被随风飘荡的柳枝轻轻拍打。) ⑤过前川。 想象诗人是怎么‘过’小溪的呢? (学情预设: “诗人是从小溪的这边走向小溪的那边。”“诗人是一边欣赏着花,穿过柳林,跨过小溪的。”“诗人可能把头凑近花丛,闻着花香,然后用手分开柳枝,踩着小溪中的石头桥,东跳西挪过了小溪。”)师生做“过”的动作体会“过”的悠然自得 ⑥小结:脚下有万紫千红的鲜花,肩上被随风飘荡的柳枝轻轻拍打,穿行其间,还走过了前面的小河,诗人眼前的春光无限只用了三个动词“傍”、“随”、“过”就在读者眼中展开了一幅连绵不断的春的画卷。你能读出这美丽的春景吗? 出示: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⑦是的,这些景致是我们通过诗歌直接看到的,那么还有什么是诗人看到、听到、想到、感受到而没有通过诗歌的字眼传递给我们的呢? 出示句式: 粉红的杏花在枝头绽放,像 。 山坡上,那大片大片的桃花像 。 油菜花开了, 。 鸟儿在枝头 。 学生选择其中两句补充描绘春景,教师予以引导和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82f53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