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洛维兹在莫斯科音乐会 观后感] 1986年,90多岁高龄的霍洛维茨在戈尔巴乔夫的邀请下,重返生养他的俄罗斯,举行了一场音乐会,霍洛维兹在莫斯科音乐会 观后感。不过,他只演奏了一场。不知这是他个人的决定,还是当局的决定。这是一场游子还乡的悲情演出,不论演奏者还是听众,感受到的都绝不仅仅是钢琴家高超的钢琴技艺。霍洛维茨用音乐宣告着他阔别了六十余载的归来,以不可颠覆的姿态从渺远的高处,悲悯地俯视着将他长久拒绝于国门之外的、生养他的苏联,俯视着泪流满面、百感交集的听众。 在长久的掌声之中,霍洛维兹有些蹒跚的出现在了钢琴旁边。苍老的手扶着斯坦威,似乎是在平静自己,也在等待听众的平静。第一个单元,有关奏鸣曲。第一部分,斯卡拉蒂奏鸣曲。开篇,第一首《scarlatti--sonata in b minor l.33》。从摄像机的角度可以看出霍洛维兹的手并不是很严格的站立式的指尖触键,而是在用指肚在抚摸琴键的感觉,手指平伸。出来的音线非常的柔和。很宁静的感觉。非常细腻的触键以及处理。仿佛在听一位老者缓缓道来他的一生经历。波澜不惊,在柔弱中透漏着一股坚定。 第二首依然是scarlatti的sonata,l.23。这首作品的感觉与第一首相较并不相同,主题部分的每一个小分句都有着自己的欢快情绪。不同的音响处理,但依然是安静的跳跃,即使是和旋的部分也是比较宁静的感觉,听起来就像田园乡下的某个悠闲的午后,美丽的少女在田间非常轻盈的捉着蝴蝶或在森林中长发的精灵在树与树的间隙中和着阳光唱着古老的歌谣。 第三首,sonata in e major l.224。三拍子的节奏,手指快速的穿梭跑动,像山间的流水一般,流畅自然。右手在高音的颤音与左手的分解和旋八度下行完美的交汇在了一起,然后左手的一个低音纳定,左手快速的下行,渐弱干净的收尾。然后弱进重现主题,右手快速的跑动,直到渐慢弱收干净的一个抬手,有关斯卡拉蒂的单元在台下观众一声“bravo”以及雷鸣般的掌声中,告一段落。 第二个部分,莫扎特。《mozart sonata in c major k330》。这应该是我最为熟悉的作品。非常干净的处理,完全没有任何不干脆的部分。即使是完全相同的两句也做出了不一样的处理,观后感《霍洛维兹在莫斯科音乐会 观后感》。 ◆分享好文◆或轻或重,但是都恰到好处。联想自己,总是做不到云淡风轻的去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总是不自觉地弹得很冲很开,而听霍老的演奏,则感觉不论是重音还是轻处理的部分都是有控制的释放,并且也并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以及恰到好处的抒情。第二乐章是慢板。镜头转向了台下的观众,不论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众人都沉醉在了霍老的演奏之中。在强音后面猛然收音做弱处理,强弱对比非常明显。转调,左手弱处理的伴奏,右手是非常柔和的旋律。两手非常和谐的交融。第三乐章。右手快速而轻盈的跑动,左手做伴奏处理,时强时弱,配合着右手。非常轻快的处理,然后是大将风范一般的三个琶音和旋,结束了这首作品,也完结了整个单元。 第三单元。第一首,rachmaninov《prelude in g major op.32 no.5》。左手是流水一般的柱式分解和旋,右手柔和而清澈的旋律。快速的跑动以及在左右手交替出现的主题,都非常清晰的呈现着。第二首,《prelude in g major op.32 no.12》。上来就是右手的分解和旋手指快速移动,渐弱,左手坚定的出现,然后右手再渐渐变强,旋律在左手的部分。感觉是非常沉重的音乐,像是在黑夜里面某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凝望着某处,又像是绝望而无声的呐喊。大气,华丽而悲凉。 第四单元scriabin的 etude。不论是 op.2 no.1还是op.8 no.12 ,都依然有一种喘不过来气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不论是跑动的部分还是左手的八度跨度,都有一种很不甘心的感觉。和旋的连续出现以及厚重的左手低音的表达,都将这样浓烈的情感推向了一个无可企及的高度,让人为之疯狂。 第五个单元。schubert《impromptu in b flat op.142 no.3》。同一主题的不同变奏的即兴曲。左手处理的很轻,右手负责旋律。不论是三连音还是爵士风格还是后来的八度,左手小指非常有力的做了坚强的后盾一般在低音处。音阶的跑动也是一如既往的潇洒而自如,左手的爬行也是自然清晰明了。到最后的和旋主题部分,感觉是在做一个完美的句点。一切的一切都将过去,一切的一切都将被放下,回归安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c55f319ec3d5bbfc0a74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