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教育教学思想 南川区水江中学校 朱 洵 一部《论语》,原文共20章512节,总共才12700余字,内容却博大精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老私塾”系列中的《论语》(2000年11月主编:王晖 宋友文),连同翻译和注释在内,也不足两百页。《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述言行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思想和孔子是一脉想承的。现就《论语》蕴含的教育教学思想作如下梳理: 一、什么人可以为师 首先是要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论语》中虽无明确的言论,但据《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所载,孔子用行动作出了表率。他30岁左右开办私学,始讲学;55岁时设立行走学校,周游列国;68岁时定居鲁国,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直到73岁去世。他一生整理过几部古籍,却没有自己专门的著作,干的是言传身教的育人工作。要在今天,他是拿不上教师资格证的,也评不上职称的。孔子热爱学生,来者不拒,平等对待,“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之三十九)的思想闪射着教育民主的光辉,这个“无类”是指“不分富贵贫贱”,在今天仍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其次是要热爱学习。这人要喜欢复习且善于获取新知,《论语》中明确指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第二》之十一)况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第一》之一)。可见,要当好教师,自己应是一个爱学习并以学习为乐的人。这种学习还包括向别人学习,“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第七》之二十二)向优秀的人学习优点,而对有缺点的人呢,就要将自己与他进行对照,以改掉自己的缺点,努力使自己完美。 再次是要没有职业倦怠感。现在有好多人,教不上几年书,就厌烦透了,又别无选择,只好赖下去。孔子终生坚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还常谦虚地说“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第七》之二)。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教育工作,没有定力是不行的,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再其次是教师要有教师的样子。因为是人对人的工作,教师既不能对学太亲昵,又不能过于冷漠。“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第七》之三十八)孔子对学生温和、严格、威严、庄重、安详,学生才能静下来认真接受教育。现在有一些老师课堂管理不理想,就在于没有把握好自己作为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度”,孔子的作法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还有是要有良好的教学品质。“子绝四:毋意(臆)、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第九》之四),教学时他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具有这样的教学品质,今天仍然非常有用。 二、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早立志。没有学习志向的人,要他读书,无异于牵牛上树。孔子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第二》之四),他15岁就立下了读书的志向,这在古代是很难得的,何况他3岁失父,17岁丧母,家境不好。他讲学也十分关注学生的志向,《论语·公冶长第五》之二十六及《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二十六两处记录了孔子如何引导学生志向并交流志向,非常生动。现代老师,如果自己的学生还没有读书的志向,你首先要引导他立下读书之志。 (二)要自觉。学习的人自己要主动些,要有自觉性;别人逼着才学的人,是学无所成的。孔子办私学并不请人来读,他每年还要收10块腊肉的学费呢。“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第七》之七)孔子面对学生,只要你自觉自愿来(别忘了带学费“脩”!),他是一定要认真教育你的。 (三)态度好。孔子非常强调学习者要有好的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切忌不懂装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论语·为政第二》之十七)他把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到了智慧的高度。还要虚心向地位身份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样的人才配称“文”。(《论语·公冶长第五》之十五) (四)有目的。孔子特别看重个人修养,学习是为了提高个人思想品德素养,希望学习者能成为“君子”,在《论语》中论及君子的有49处之多。其次是 “闻道”,孔子既自勉又勉人。孔子之“道”含义广泛,既指学习的内容,还指为人处世,更指人生意义,而核心是“忠”和“恕”(见《论语·里仁第四》之十五),所以孔子才发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还有是孔子辩证地看待了出仕与读书的关系,“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第十九》之十三),当官的人要将空闲时间用来学习,做学问的人有了余力就要学习治理社会,社会就是需要有学识爱学习的人管理;否则,庸人主政的社会是不会有多大进步的。 三、教些什么 (一)孔子非常看重教育的作用。在《论语·子路第十三》之九中,孔子在与学生冉有的交流时指出人口多了(庶)就要使其富裕(富之),然后就要进行教育(教之),否则社会就要出问题。 (二)孔子特别重视教师的言行示范作用。当老师的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第十三》之六)。当今,不吸烟的教师比吸烟的教师教育学生不吸烟,更有效。“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第十三》之二十),言出行随,行事果断,才有收效。 孔子回答子贡时说对君子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第二》 之十三),就是要先做后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第四》之二十四)说话谨慎,做事勤奋,少说多做的人才是君子。总之身正而行、言行一致、先做后说、少说多做是孔子的一贯主张。 (三)孔子言传身教的具体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第七》之二十五),所授者四类:文章典籍、道德品行、忠诚老实、讲究信用。因为这些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子之所慎:齐(斋)、战、疾。”(《论语·述而第七》之十三),他对斋戒、战争、疾病之类比较谨慎,不多言。“子不语怪、力、神”(《论语·述而第七》之二十),孔子从不谈怪异的事物、叛乱的事情、鬼神的东西。别人信鬼神,他是“敬鬼神而远之”,不宣扬迷信,比今天许多人的思想还进步。从孔子教学内容看,偏重于对人的精神生活向善、向上的引导。 (四)孔子的教学资料。孔子曾收集、整理、编订过《诗》《书》《春秋》等书,《史记》载其“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孔子教学资料主要是被后人奉为“六经”的《诗》《尚书》《礼》《易》《乐》《春秋》,书中所载内容自然主要是“文、行、忠、信”。“六经”是儒家经典,《论语》中多次提到,尤其是十分重视《诗》的教化作用;《乐》失传后,“五经”成了封建时代的启蒙教科书,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 (五)孔子的教学科目。人首先活着才有可能从事其他一切活动,孔子也注重对弟子生存技能的培养,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就是他教学的主要科目。许多人学有所成,才干各有所用。《史记》载有其“弟子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正因为孔子对学生的生存负责,所以才是一名成功的老师。 四、怎样教 教学方法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的问题,其实从孔子开始,他就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的行走教学法,在当代依然有人欣赏并采用。我们这里要谈的是他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倡导自学。孔子自己就重视自学,“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之三十)怎样才算好学呢?谁是好学之人呢?孔子在回答鲁哀公提问时说,颜回。因为好学,他“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第六》之三),按今天的话说就是他从不把怒气撒到别人身上,从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好学者修养达到的境界。子夏继承了孔子的观点认为:“日知其所亡(无),月无(勿)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第十五》之五)好学之人,每天要弄懂当天没懂的知识道理,每月不要忘了自己已会的技能本领。 (二)注重兴趣。培养兴趣是教育工作者一个永恒的话题,孔子充分尊重各位弟子的兴趣,发展其特长,所以他的学生中有军事人才、有外交人才、有文学人才、有管理人才,等等,如在《论语·先进第十》之三就记有德行4人、言语2人、政事2人、文学2人。关于兴趣的重要性,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之二十)三重境界中,最高的是“以之为乐”。当老师的如果培养学生以学习为乐趣、以学习自己学科为乐趣,哪还有不爱学习的人呢? (三)强调复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仅是当老师的条件,而且也是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d06b118762caaedd33d4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