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生态思想

时间:2023-06-25 00:07: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语》中的生态思想

作者:孔乙仿

来源:《参花(下)》2019年第01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一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为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根基和思想源泉。 关键词:论语 生态 关系 仁爱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虽然进行生态研究的起步较晚,但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却十分丰富。《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包含着许多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一、人与自然

儒家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多表现为人与天的关系,《论语》主要从敬畏天命”“仁爱万两方面来处理天人关系。 (一)敬畏天命

《论语》中的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万能之天。如天生德于予,赋予了天神秘力量,表现出对的敬畏之情。还有一种是自然之天,即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1]

《论语》中有两处出现天命,且均指自然规律。孔子把畏天命放在君子三畏之首,并提出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由此可见其对敬畏自然的重视。此外《论语》中还提出要遵循时令行事,如山梁雌雉,时哉时哉等,体现了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2] (二)仁爱万物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论语》中的仁爱思想按照对象不同可分为爱人爱物两个方面,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指爱物

一方面通过称赞事物的品德,体现万物与人是平等的。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这些都体现了动植物与人一样都有其自身的天赋价值。 [3]另一方面通过对自然的喜爱,表现对万物的尊重。《论语》中提出了一种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乐山乐水生态伦理情怀,表明了孔子寄情于山水,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态。[4]这种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是人的一種本性,体现出人来自自然并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人与人

《论语》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提出了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等核心思想,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借鉴意义。 (一)仁者爱人

《论语》中大部分的仁爱思想都是关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爱人。孔子的爱人思想具有渐进性和特殊性。首先是渐进性。孔子主张爱人思想,主张先亲人后宗族,最后推及全体社会成员,做到泛爱众。其次是特殊性。孔子对于何为的回答多种多样,这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孔子爱人思想的实现首先要做到爱己。孔子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观点,表明孔子重生惜生的生态生存观。其次要做到守孝悌。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最后要做到行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克己复礼

近年来,偶有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重拾中华之礼仪,展现中华之风采。《论语》中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这里的是指西周之礼。而本文所谈的是与生态思想相结合的生态之礼。

首先倡导以和为贵,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其次主张以礼克己。以来规范个人行为,使成为一种社会道德标准。最后主张以礼立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强调了礼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5] 这也是现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不断加强环境立法的原因。

三、人与社会

《论语》中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主张俭用节欲,主要从统治者和个人两个方面来说,统治者做到节用,个人做到勤俭节约。

一方面主张为政者做到节用。孔子认为,一是惠而不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把民众放在首位,顺应民心。二是为礼用俭。孔子反对奢侈浪费,认为节俭朴素有助于固守仁德,所以孔子提出礼,与其奢也,宁俭

另一方面孔子主张个人在吃、穿、住、娱乐等方面,都应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在饮食上,主张食无求饱。在穿上,主张由奢入俭。在居住上,主张 居无求安。在娱乐上,明确提出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对人欲的节制,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结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展开的今天,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思想,为生态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让生态文化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傅德田.析《论语》中人的思想所含生态伦理意蕴[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02.

[2]尤桢.《论语》中的生态环境理念及对环境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201532. [3]陈磊.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锦州:锦州医科大学,2016. [4]任雪山.《论语》生态思想阐释[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5]孙亚丽.《论语》中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孔乙仿,女,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生态文化一般理论研究)(责任编辑 葛星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5a2ca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