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语法问题二则

时间:2022-12-27 08:34: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语法问题二则

一、主语的选择

在《论语》中,主语省略的情况比比皆是。学者们在补充主语时,常常仁者见仁,各执一词。其实,许多分歧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是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在主语选择时的一处疏漏。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按杨先生的意思,省其私应该是回自己研究,其实这里正确的理解应该(吾)省其私《大词典》在对进行解释时正好选用了退而省其私为例句。朱熹集注:‘私谓燕居独处。’邢昺疏:‘回既退还,而省察其在私室与二三子说释道义,亦足以发明大体。很明显,朱氏和邢氏的意见是相同的,他们都认为是孔子对颜回进行考察,即省其私主语是孔子。



[]孔安国曰:察其退还与二三子说释道义,发明大体,知其不愚也。

据孔注看,察其退还的主语依然是孔子。当代学者对本章的翻译,也纷纷采纳了朱熹和邢昺的观点:



孔子说,我整天对颜回讲话,他从不反问,好像是一个愚憨的人。但是我看他自修时和同学谈论,他的意思很有可以启发人此地方。他决不愚!



等他退下去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也能对我讲的有所发挥,回其实并不愚笨呀。



[可是,]课后我考察他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对我的所讲的课能充分发挥,颜回并不是愚笨的。(徐志刚《论语通译》第13页)



待他退下,我省察他的私人言行,对我所言,甚能发挥。回呀!他实是不愚呀!



这些翻译仅管还有着这样那样的出入,但大家一致认为省其私的主语是孔子,而不是颜回。杨先生在注释里说,朱熹在集注以为孔子退而省颜回的私……说也可通。看来杨先生是想到过这一点的,遗憾的是,杨先生虽然注意到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却不肯放弃自己的错误理解。



为什么说杨先生的译文存在错误呢?




第一,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一句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按杨先生的意思,颜回在课堂上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而必须下课之后经过一番研究才能发挥,这本身就是愚笨的表现,因为他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想清楚。



第二,按杨先生的译文,颜回亦足以发的消息来源非常可疑。孔子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了解颜的课后情况呢?一是颜回自己报告,二是孔子向其他弟子询问。但都不如孔子自己观察来得干脆和具体。所以,孔子作省其私的主语更为合理。



第三,从主语的一致性看,如果每个分句的主語都是孔子,则更能保证句子的流畅性。试看下面的主语补充结果: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吾)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吾以为)回也不愚。



第四,颜回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违如愚,是因为他对老师的尊敬,故意不为难老师。孔子在谈起这问题时,内心对颜回的作法充满了赞许之情。杨先生的译文,是不能体现孔子的这种内心想法的。



[试译]

我整天跟颜回上课,他从不与我争辩与讨论,像个傻瓜似的;课后,我察看他和同学们的讨论,甚至能阐发深刻的道理,颜回并不是真的愚笨啊。



二、施动与受动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文】仲弓问仁德。孔子道:出门[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祀典,[都得严肃认真,小心谨慎。]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加于别人。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怨恨。



杨先生对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译为不对工作有怨恨,与全段的思想格格不入,其实这里的并非施动意义上的我怨恨什么而是受动意义上的被谁怨恨



包注:……在邦、在家无怨者,言仁者爱人,故人亦爱之,无可复怨也。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要使人怨根。

钱穆先生对该句的理解比较有意思。他在注释里说:无怨,旧说谓是为仁之效。疑当如求仁得仁又何怨之义。乃指不怨天不尤人,无论在邦在家皆无怨。




非人不怨已,乃已不怨人。可是,他的译文却是这样的:



在邦国中,在家族中,该能无所怨。

我们为什么反对把无怨解作怨恨别人,原因很简单。

第一,如见大宾如承大祭是极其严格的要求,而对家人与工作无怨却是非常简单的要求。试想,一个具备治国安邦之贤的君子,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婆婆妈妈,怨天尤人的猥琐之徒呢?



第二,孔子特别强调对个人言语的管理。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2.18巧言令色,鲜矣仁17·1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4。但是,这些言论,是君子们对治国策略的思考,或对君王与同事善意的恭维与鼓励,而绝非怨天尤人的指责与发泄。工作中发泄愤怒,家庭里埋怨亲人,孔子的弟子们还不至于下作到如此境界。



第三,从文章结构看,三个句子可以是并列结构,也可以是总分结构。杨先生错误地把这里的总分结构当成了并列结构,他对意义理解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三句话的逻辑关系是:



工作负责: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待人和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受人爱戴: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试译]

出国访问好像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好像去主持祭礼典礼;自己所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于人。这样,治国不受百姓怨恨,齐家不受亲人怨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4ece6a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