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数学 作者:刘淑珍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5期 河南省永城职业学院附属幼儿园 刘淑珍 [摘要]游戏是幼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是学习,把幼儿喜爱的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幼儿的个性,增强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和内容,组织教学来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数学;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游戏能帮助幼儿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发展他们的智力、体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将抽象的、系统的、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寄予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从而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迎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激发幼儿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操作活动中的数学游戏 数学活动中为每位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位幼儿都能在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领会理解学习内容,幼儿利用被操作的物体,通过自己亲手操作,把抽象、高深、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直观和简单,为充分挖掘幼儿智力潜能和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有目的地创编一些相应的数学游戏,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入门。在操作活动中,我们首先为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分解与组合”中,把自主权交给孩子,为每位幼儿提供一份操作材料:一只“白蝴蝶”、一只“黑蝴蝶”、“8朵花”,然后让幼儿通过玩《分花》的游戏,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把“8朵花”分成两部分。这个游戏使幼儿得到了充分的思考、操作、探索,同时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这样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进行游戏,使幼儿理解了整体与部分之间互补、互换、递增、递减的数量关系,轻松地领悟数学的抽象关系,为学习数的加减打下了基础。在学习图形分类时,我们为每位幼儿提供一套图形卡片(6个),通过《图形分家》的游戏让幼儿根据图形的颜色、大小、形状依次进行分类,幼儿每分一次并记下所分得结果,然后说出6个图形分成了三部分,分别是几和几和几。通过玩《图形分家》的游戏给幼儿渗透几何概念,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在学习“比较快慢”中我们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汽车”,让幼儿在“赛车”游戏中直观地感知速度的快慢与距离远近之间的关系。如:学习“50以内的按群计数”时,我们引导幼儿用红棋子当作气球,插板当作房子来玩《挂气球》的游戏,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2个2个的“挂气球”,边挂边数,自己动手操作,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训练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能力。 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操作和游戏的过程中情绪愉快,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从而获得更多的有关数学经验和逻辑知识,发展了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操作游戏中逐渐喜欢数学,萌发幼儿对数学的浓烈兴趣。 二、体育游戏中的数学 幼儿喜欢蹦、跳、钻、爬、滚等体育活动,户外活动中的体育游戏正符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将有关的数学知识溶入到体育游戏之中,寓教于乐,增强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如:中班数学活动“学习认识图形”,通过《大雁找家》的游戏来认识图形,幼儿站在圆形窄道内当大雁,游戏开始,幼儿边说儿歌边沿窄道跑。教师喊:“暴风雨来啦”,幼儿立即原地旋转,听到“下落避风”的口令后,看教师举起的木片的形状,然后跑到圆圈外,在地上找该形状的纸片,并蹲在原地,孩子们通过选择“家”不仅巩固认识了几何图形,而且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天性,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又如:中班数学活动“比较10以内的多少”,我们设计了《喂小鸭》的游戏,画一个大圆圏当作池塘,内放若干个画有鸭子的大筐,幼儿人手10个海洋球当“面包”,围在池塘边。游戏开始,幼儿边围“池塘”学鸭子走,边按照老师的指挥,转身用双手把“面包”投进“鸭子”嘴里(没投进筐内的不算数),连续投数次后,幼儿开始比较“面包”的多少。这个游戏不仅发展了幼儿双手的投掷能力,同时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大班数学活动“复习百以内的单、双数”,我们运用了《采桑叶》的游戏:教师把带有单、双数的桑叶,挂在幼儿能跳起摘到的一根绳上,在绳子对面20米处布置一个蚕床,游戏开始,幼儿在教师的指挥和要求下跑着去摘单数或双数桑叶,摘到桑叶后赶紧跑回把桑叶放在蚕床上。这一游戏发展了幼儿原地双脚向上跳的能力,同时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巩固了百以内的单、双数。 在体育游戏中学习数学,既能增强幼儿的体质,又能发展幼儿动作地协调性,还能让幼儿在蹦蹦跳跳中轻松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我们应当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体育游戏中。 三、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游戏 在日常生活的活动中,我们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看似与数学无关,但是只要认真发觉其数学的功能,只要稍加变化,就能成为幼儿学数学教材最好的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看到许多事物和现象,如人们的劳动,人的行为,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我们及时抓住不同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如:上楼梯我们练习正数,下楼梯我们练习倒数;吃午饭时我们让幼儿利用筷子学习单双数,还可以比较一下碗和筷子并进行对应配对;玩雪花片和串珠时,我们让幼儿练习颜色的排序,还可以让幼儿玩点子与数字等量匹配,按玻璃瓶上的数量把相应数量的串珠放到瓶子中;比赛跑步时让幼儿学习速度的守恒;玩沙子时,给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杯子,让幼儿感知量的守恒;在组织幼儿郊游、散步等活动中,我们都随机、灵活的引导幼儿认识和复习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从而引发他们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是劳动,游戏对于他们是重要的教育形成。”这就是说,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如:大班的数学活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我设计了《喂小兔》的游戏:幼儿扮演“饲养员”,教师以游戏的口吻要求“饲养员”:“今天我们的小兔子肚子非常饿,现在我们去拔萝卜喂小兔子吧”,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跟随《拔萝卜》的音乐跑到萝卜地里,拔来带有算式的“萝卜”,然后把“萝卜”喂进与算式相等数字的“小兔”嘴里,这一游戏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去探索,在理解中获得数学能力,既让幼儿熟练的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又促进了幼儿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如:在学习“百以内的正数、倒数”时,我运用了《种豆》的游戏,要求幼儿拿出一个黄棋子当作豆种,从插板的第一个孔开始种豆,每种10颗为一行,要求幼儿数到10时,大声拍手说:“10粒豆儿种一行、20粒豆儿种2行……100粒豆种10行”,每位幼儿都在种豆地过程中练习了100以内的点数,然后再给豆种浇水,又一次进行了点数,最后一次“施肥”中,引导幼儿按物“施肥”,再一次进行了点数。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点数达到了一定的练习密度,在充分的感知、不断的比较中,逐步理解了正数的涵义,同时使幼儿的心理得到了满足。然后让幼儿从后向前“收豆”,学习100以内的倒数。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极大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同时训练了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数能力,学会了百以内的正数、倒数,培养了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幼儿游戏是幼儿对自己的生活和经历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游戏,因此,现实生活是幼儿游戏的源泉,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实践证明,把数学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不但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学前教育学》 [3]《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50c3a8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