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中文字数字运用技巧 统计分析是数字、文字的有机结合。如果把文字比喻为一根根红线的话,那么一个个数字就好像一颗颗璀灿的珍珠。通过精心布局,把文字和数字结合起来,才能编织出统计分析的精美画卷。如何把文字和数字巧妙结合起来,要掌握好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掌握好数字使用量。没有数字的文章,也就无所谓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要靠数字说明观点,须用数据支撑立场。但一篇统计分析决不能做成数字方阵,切忌罗列数字,空洞无物。一般说来,数字约占全篇分析的15%到20%为宜,而且还要注意通篇布局、合理分配,尽量避免某个部分数字密度过大,而另外的段落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数字空间,力求阐明事物或现象“现在怎么样”,强调“将会怎么样”,突出“应该怎么样”,求得数字和文字的最佳结合。 二是把握好数字的形式。绝对数有时点数、时期数,相对数有平均数、百分数、成数(以10为总体单位)、勾数(以3为总体单位)等。在实际运用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百分数是相对数的一种常见形式,一篇统计分析中可能会数次出现%,为了更直观、更易理解,不妨把部分百分数换成成数、勾数、1/10或几分之一。如30%可说成三成、3/10;33%可说成一勾、1/3;对一些特殊数值如29%、34%,可写成近三成、1/3强;增长60%可写成“猛增”,下降50%可写成“锐减”等等,以此类推,这样更易使人形成概念化的东西,对你所表达的语意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另外注意变通使用数字,如同是“增加”,可变成“由…增加到…”,亦可换成“提高”;“增长…%”,可换为“比…%提高…个百分点”等,减少同一词汇的使用频率。正所谓“好话不能重三遍”,以此增强统计分析中语言的新鲜感。 三是做好文章的组织。首先标题应简短明了,不可过大过小,应紧扣分析内容量体裁衣,充分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短篇分析不宜使用正副标题,把标题用数字量化也是一种新的形式,如“工业生产成绩斐然”、“工业生产增长40%”,“40%”同样表明成绩很大,而“斐然”让人摸不着边际,倒不如后面的表述准确、醒目。其次文章结构切忌“八股文”。统计分析的开头禁忌使用“在……领导下”,结尾忌讳运用“将为……而努力奋斗”之类的套语、官话、空话;文章的结构要层次清晰,有新意,有特点,不能模式化、程序化,不可月月、季季都是一个框架;开头一般不用导语,收尾多可嘎然而止;分析文章的内容可分层次建立多个小标题,用小标题点明段义,便于叙述;注意文章的前后协调,莫把“问题”写成虎头,“建议”写成蛇尾。同时还要注重克服通篇平铺直叙、泛泛而谈的倾向,在宏观分析、陈述的基础上,善于穿插典型事例,让有代表性的一个事实说话,其效果强于几段的空谈。 四是增强语言感染力。统计分析文章不同于文学作品,应少用文学语言、生活语言,但这并不排除修辞、排比等文学手法的适量应用,新闻语言的使用也很有必要。特别是在文章开头部分,一定要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述,也可采用设问、反问等形式,一开始就吸住读者的目光;文中的措词要大度、有气势,要善于推敲,避免词不达意,不能寡淡无味,波澜不惊,亦不可花拳绣腿,故意舞文弄墨。同时,为了提高统计分析的可读性、趣味性,不妨运用伟人名言、警句及鲜活的群众语言,还可点缀个别电影、电视、歌曲的片名、歌词等公众语言,把枯燥的统计语言形象化、生动化,如数字“变脸”、零售市场呈现“牛市”、调整投资结构“想说爱你不容易”、农业税率降低如“助力器”带动农民收入再次“提速”、上半年结束写成“经济时钟”走过一半路程等,即统计分析的语言要充分体现鲜明的时代色彩。 五是把握好模糊语言。统计分析倡导使用准确、简明的科学语言,如:最、非常、极、十分、更、更加等,用程度限制词来修饰就调整了形容词的肯定程度。例如:“低”说成是“极低”、“最低”就增强了“低”的程度,这在统计分析的描述中特别重要。但当事物之间没有分明的界限,各个个体的边缘存在相似性时,模糊语言在进行语言表达、观察判断、表现事实中起到科学语言不能替代的作用。如“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改革都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主线进行”,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很长时间,具体时限不好确定,这里只能用模糊语言来表达,写精确了反而不客观;再假如“建国初期平均寿命仅约五十岁”,“五十岁”是一个精确词,前面加上限制词“约”,就使其变成模糊词,反而能增强统计分析的可信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再如“大约”、“近乎”、“将近”等,都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模糊语言,正确运用方能起到良好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d46a6baf1ffc4ffe47ac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