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电影改编电视剧 ——电视连续剧《樱桃》的创作体会 作者:李晨雨 来源:《剧作家》 2012年第1期 2009年近岁末,我与父亲李景宽经鲍十先生的推荐,接受了北京东泽影视公司邀请,把电影版《樱桃》(鲍十编剧,张佳贝导演,苗圃主演)改为电视剧版,该电视剧初定二十四集。现本山传媒集团正在辽阳抓紧拍摄,预计能在2012年春节前后播出。 创作是个煞费心血的活,而改编剧本工作看似比原创简单些,有原版著作的故事基架在,编织起故事来应能得心应手,但不能一概而论。像《樱桃》的改编就费了不少工夫,本人在这个改编过程中体会到了一些创作心得,在此做以简述。 不要认为电影改编电视剧就是仅仅加长故事内容,把电影改编成电视剧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工作。电影都是简洁明快,语言简练,甚至有些画面场景还不用台词来辅助,只用动作就能很清晰明了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和推动剧情的发展,甚至一个不用语言的动作也能表现出人物的鲜明性格。而电影版的《樱桃》中的女主人公樱桃这一角色,编剧把她设置成一个低智商的残疾人,她几乎没有完整的台词,只用动作来表达她的思想,即使出现台词也都是只言片语,像樱桃这个特定人物就只可能出现在电影中,毕竟电影的时间仅九十分钟左右,观众是可以接受的。而在电视剧中,整个二十多集如果主人公是这么设置的话,很难让观众接受,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与她有交流的其他角色不但不好配戏,更容易把她的戏份给抢去。这种本末倒置的创作直接会影响到剧本的质量,更容易使得此剧游离于主题。毕竟此电视剧就是樱桃为主人公,要写樱桃这个残疾人对捡来的孩子红红给予无私的最大能力的爱。如果樱桃不靠语言来辅助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剧情发展起来便很难推进,观众也只会在猜测中观看。试问有多少观众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欣赏一部电视剧?因为电视剧是一种轻松的娱乐的传媒形式,在观看过程中观众是被动的,不可能遇到不解之处按下遥控器停下来,仔细琢磨一番,想通了再继续观看。因此这种被动的欣赏就不易设置那些让人难懂的剧情。 因此,我们在创作电视剧《樱桃》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便是樱桃这个人物的定位。让她不至于像电影中那样“不会说话”,让她有语言上的表达能力,但与正常人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曾经想借鉴《肥猫正传》中的肥猫这一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后来经研究发现如果按照肥猫那种啰唆、能说的表达方式来设置人物,虽然能够有力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可却又脱离了原来的人物性格。毕竟要尊重原著是一个因素,而且樱桃不比肥猫,樱桃要是啰唆起来不会被观众接受不说,还会抹杀了母性自有的那种亲和的感觉。我们便针对电影给出的樱桃这个人物的特点以及故事脉络,构思她的人物前史。设想樱桃的智障原因,曾想过樱桃是因为发高烧而导致了脑膜炎,没能及时医治而变成了智障。这种设想我们也曾经把它演绎成为了剧情,那还是最初的一个初稿版本中的剧情。当初,我们设计让樱桃刚出现时,是一个聪明伶俐的漂亮小女孩,她没有妈妈,跟着在城里做木工的养父发子租住在一间仓房内生活。发子被查出得了癌症,无奈之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艾村,将樱桃托付给发子的情人葛母。待发子撒手人寰之后,葛母不负发子的托孤,对樱桃是一百二十个好,可也因此得到了葛母女儿山菊的妒忌。为了惩治樱桃,山菊将樱桃带到山坳里,樱桃不慎从野樱桃树上摔下来,脑袋因此而摔破,在大雨淋过之后,发了高烧,加之又惊又吓,还没能及时医治,患上了脑膜炎,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却成为了智障,她的智商便停留在了七八岁上。但由于制片方觉得本剧中儿时的樱桃出现和儿时的红红出现,后面还有小学时期的红红,这种阶段性的剧情过多,似乎显得有些零乱,因此,忍痛抛弃了此剧情,至于这种取舍的好坏不必评说,只谈樱桃这个人物设定时,前史也好,呈现出剧情也罢,这种方式我们完全是本着一个方向,那就是让樱桃能够在剧中“说话”——能够有能力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樱桃这个人物设定之后,其他人物的性格设定也就相对于容易些了。我们本着人物之间性格不雷同、不相近,性格保持鲜明,人物之间有对比关系的原则,设计好了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让原来樱桃的丈夫——家中独子的葛望不再“孤独”,给他设计了一个弟弟葛顺,为了能让樱桃时刻有个对立与之发生矛盾的人,又给葛顺找了个蛮不讲理的妻子山菊。虽然说戏剧就是靠人物和人物之间的矛盾来演化剧情的,可山菊对樱桃的反感不能单单就是山菊嫌弃樱桃是个“傻子”,这种矛盾的形成只能是一时,而非永久的。如果让这个原因一直延续只会显得牵强,不够自然。必须要找到一个使人物之间对立的合理性。冥思苦想之后,我们让剧情一开始山菊便已经有了个孩子东东,而对樱桃来说她一直都非常喜欢孩子,她被葛望“捡”回葛家,把手中的野樱桃喂给炕上的东东,导致东东险些被野樱桃卡住嗓子窒息而亡。这种“危险人物”山菊怎么可能不恨她?这就为山菊处处和樱桃作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待到东东和红红五六岁时,东东和红红在院中玩耍,东东耍赖把红红气哭了,正在灌开水的樱桃慌乱中不慎把东东烫伤,这又为山菊怨恨樱桃做下了一个铺垫。 在宏观上,我们依然遵照原电影的母爱主题来发展故事的脉络,由樱桃流落到艾村写起,樱桃一出场就表达了她原始的母爱,对艾村玩耍的小孩喜爱之情用几枚野樱桃和水中嬉戏来表现。跟葛望结婚后,在没孩子时,她渴望能够把母爱释放;捡到红红后,对红红百般地精心照顾;红红被山菊送给人贩子后,她只身徒步进县城苦苦地寻找,后在危险中救下孩子;红红长大后,她所做的、能做的全都是为了红红能够快快乐乐地成长,所有的主线情节都是围绕主题母爱来编织。 电视剧框架搭建完成之后,我们又开始通过人物性格来发展剧情,在每一集中设置一个或两个核心情节,首要表达主要人物,关照次要人物,主次之间皆以围绕樱桃的命运来勾勒。例如,剧中人物大广播是艾村唯一一个有工资的“公务员”,她之前是供销社的营业员,而后供销社发展不景气时期,她自己开了间小卖部,也是由于她与众不同的“公务员”身份,在个人问题上挑三拣四,耽误了自己的青春,没能找到有情人。在雇用了原来小学校的懒汉二狗子收购山货后,两人在个人感情上产生了一丝情愫,最终通过樱桃的牵线搭桥算是“终成眷属”了。这个复线脉络,看似游离在主线之外,可每当二狗子和大广播在一起的时候,几乎都是围绕着樱桃而表现的,即使樱桃不在他们的这一情境之中,在场的人物发生的矛盾、议论的话题等也都是围绕樱桃来做文章。 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按照情境来撰写剧本,更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要把握好人物的心理动机,做到人物的行为是为什么而做,找到他的根基。比如说樱桃,她一切行为的心理动机就是要为红红好,要给予红红百分之二百的母爱,可樱桃是个智障的残疾人,她所做的一切几乎无一例外地扰乱了红红想要一个正常家庭的愿望,受到了红红的不满与指责,母女俩的矛盾以递增式的方式升级,最终导致了樱桃的离家出走……人物的心理动机明了了,人物所表达的行为也就有了根,故事情节也随之生动起来。 其实,只要是把握住主题,设立好人物性格,按照人物心理动机明朗化而创作,定能写出好作品来。 责任编辑 王彩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d8d7e1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