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国开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时间:2022-12-09 16:2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们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

B.首因效应

三度归因理论(cube theory)是由( )提出来的。

A.凯利

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 )

D.活动参与法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强调,在观察学习中,抽象认知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D.班杜拉

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现象的存在。

C.从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因变之间的关系。

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舒茨( W.CSchuts)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个人的亲身经验;二 社会学

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接近相似互补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群体极化:群体决策方向上与个人决策相一致,但比个人决策结果更极端,这就是群体极化。具体表现为:如果人们先前的倾向是冒险的,则群体决策更具有风险性;如果人们先前的倾向是保守的,则群体决策更为谨慎。

服从: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偏见: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认知失调理论是费斯廷格(Festinger)1957年提出来的。1分) 其主要内容有:

关于自己想法、态度与行为等的认知有时是相互冲突、不和谐的,2分)这时个体会感受到不舒适、心理紧张,即产生失调状态。2分)

为了减缓、消除失调,使认知协调一致,个体主要使用三种途径:1分) 改变认知,如认为抽烟没什么坏处。1分) 改变行为,如戒烟。1分)

增加新认知,如认为那么多人抽烟也没事。2分)

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答:由凯尔曼(1961)提出(1分)

他认为一个人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第一,服从: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做服从。3分)

第二,认同: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3分)

第三,内化:个体完全地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3分)

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答:(1)消除刻板印象

偏见的认知成分往往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一般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常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如白人认为黑人智力低下、不求上进,男人认为女人有依赖性、被动性等。根据研究,由偏见对象表现出与刻板印象相异的行为来,会有助于偏见的消除。另外,通过对公众进行反偏见教育也可以有效减少偏见。4分) (2)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平等的接触和个人间的接触都是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接触双方的独特性。不平等的接触妨碍双方相互间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且还易产生先人为主的、刻板化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是对地位低下者不利的。3分)

(3)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为不同群体设定共同命运与合作性奖励的任务,而非互斥性的竞争任务,是消解群体间的敌对情绪和偏见的重要途径。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4e9fdf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