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

时间:2023-03-09 08:26: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贫困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



弱势群体大概是继“小城镇”和“社区”之后,社会学的研究术语第三次被纳入官方语言。与社会转型的概念长期进入不了官方话语相比,弱势群体进入的速度是惊人的。这也许是因为它契合了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政府的宣传需要而倍受关注。贫困群体在90年代末,伴随着社会学对城市贫困的研究渐成势点。在2001年政府工作报出台以后,又掀起了新的一轮研究高潮。但这时的研究已经由于媒体的广泛参与而显得不伦不类。正像社区的概念由于滥用而遭到社会学家的批评甚至排斥一样,弱势群体现在也有被滥用的危险。

贫困群体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社会转型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即包括经济转型、政治转型,也包括文化转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型。笔者认为,转型过程中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变迁均有助于贫困群体的产生。

1.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经济转型主要体现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最明显一和最突出的调整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调整和第二产业内部的调整。第一产业的调整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声势浩大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在和城市工人争夺生存空音时,囿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在竞争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第二产业内部的调整表现为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批的工人因为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文化技术要求而下岗、失业,他们和农民工一样,是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可以在计划经济庇护下安全度日的福利企业也不得不面对市场的风险,而这类企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难以顺利转型,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纷纷破产、倒闭,从而使残疾人的生活失去保障。

2.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转型表现为利益结构的调整。经济改革必将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调整的结果是由原来的平均化的状态逐渐变为两极分化明显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握经济资本、政治资本或文化资本的一批人无可避免地迅速暴富。相反,人力资本含量低的群体因为缺乏竞争的能力而处在了相对弱势的地位。如果社会分化进一步加重,贫富的差距逐步拉大。在经济上占有主导地位的先富阶层注定要代表本阶层的利益,在政策制定上体现自身意志,维护自身的优势地位。这是无庸讳言的。而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往往丧失了话语权,其相对弱势的经济地位也将导致政治地位的相对下降。

3.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转型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中国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仅是基础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吸收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或者说能有“用武之地”的精教育在事实上是不平等的。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无力担负高昂学费的人被排斥在教育之外,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只能处于弱势的地位,从而可能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

1


恶性循环的局面出现。这也是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增加的根本原因。

4.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生活方式转型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说明了社会得越来越宽容,是社会是步的表现。但还是有一部分持另类生活态度的人陷入了“边缘化”的危险。如同性恋者、城市流浪者、单亲家庭子女等。他们的生活方工有的是自愿选择的,也有的显然是被迫的抉择。但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主流之外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不利的社会地位意义上也是弱势群体。对于他们,我们还缺乏足够的关注。

贫困群体的大量存在产生了诸多的负效应。他们易于积累和发泄不良情绪,形成社会对抗;相对的剥夺感使他们怀疑改革的成果,他们有可能成为深入改革的阻力;尤其重要的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恶生循环一旦出现,将对中国的社会稳定造成沉重打击。破除贫困群体产生的负效应的根本对策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现在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还主要由省市自出,致使大量的贫困群体因无保障资金来源而得不到应有的援助,为此中央政府有责任调整剂财政支出结构,予以必要的资金保证。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9703d6195f312b3169a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