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军 护国运动中组织的讨袁军。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遭到全国人民反对,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发起讨袁护国运动,组织护国军,与唐继尧、李烈钧联名宣布云南独立,并率军向北、向东进攻。次年形成全国规模的反袁斗争。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护国军遂撤消。 唐至德初置河中节度使,治蒲州,今山西永济县治,领蒲、绛、慈、隰、晋、同、虢七州,乾元初改为蒲同虢三州节度,寻复故,广德初又罢,寻复置,兴元初李怀光以河中六州叛,马燧复晋慈隰三州,因析置三州节度使,及怀光平,其河中同绛遂别为一节度,元和初仍合为河忠晋绛慈隰节度,长庆中又分晋兹二州为保义节度,未几复合,广明初王重荣有其地,光启初赐军号曰护国军,天复初为朱全忠所并,五代因之,宋亦置护国军节度,金废。 1915年9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举行的讨袁三次秘密会议上,以罗佩金、邓泰中、杨蓁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激烈反袁的中下级军官就已拟定了反袁军事计划。由罗佩金提出的这个作战计划的方案是:“以滇军一、二师编为一军,军分为三个梯团,借剿匪为名,将第一梯团运动至四川叙州(今宜宾)附近;第二梯团运动至泸州附近;第三梯团运动至重庆方面。出其不意,一举而占叙、泸、渝。三镇既克,四川既全在掌握,然后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别谴第三师帮助贵州独立,出师湖南沅晃,谋会师武汉。并决定唐继尧坐镇昆明,罗佩金为第一军军长,殷承瓛为参谋长,出川。又以邓泰中为第一梯团第一支队长,杨蓁为第二支队长,假名开往镇雄剿匪,先行往川边方向移动。 云南护国军的基础是清末的云南新军(即滇军),其训练是按照日本陆军的训练规程进行的,并经历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洗礼。虽然这是一支比较精锐和具有革命精神的军队,但绝对数量是比较小的。要以仅有两师一旅,兵力约两万人的滇军,与拥有直属陆军12个师,兵力在二十五万人以上,并拥有海军的北洋军相抗衡,其军事力量对比,是相当悬殊的。 护国军为了推翻袁世凯军事独裁政权,粉碎“洪宪”帝制,必须首先扩大和加强军事力量。于是,护国军总部和云南都督府,陆续调集分驻各地的滇军组成护国军,分别开赴前线,同时实行紧急扩军。护国军根据三路进军计划,决定在护国第一军之外,再组建两个军,以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率领主力部队,进军四川;以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率军出两广;唐继尧兼任第三军总司令,坐镇后方,策应前线。另组织以黄毓成为司令的挺进军相机行动。以蔡锷为总司令,罗佩金为参谋长的第一军,在昆明八省会馆设立司令部,由参谋、副官、秘书、军需、军械、军法、军医、财务等八个处组成,并直辖炮兵大队、警卫大队、骑兵连、宪兵中队等部。 护国第一军无军费不能开拔,由罗佩金将其原借得的公款十一万元,转借给了第一军作为开拔费,这也是护国第一军以后随军的“护国银行”的基金。接着,护国军扩编工作正式开始。最初确定护国第一军由三个梯团(相当于旅,当时滇军的军制,在行军作战时,旅改为梯团,团改为支队)组成,每梯团辖两个支队。决定将已向滇边移动的滇军步兵第一、第七两团,编为护国第一军第一梯团,任命刘云峰为梯团长,以原任步兵一团团长邓泰中和步兵七团团长杨蓁,分任第一、第二支队长。又任命赵又新为第一军第二梯团团长,统辖第三、第四两个支队,以董鸿勋和何海清分任第三、第四支队长。至于护国第一军的第三梯团,以及要组建的护国第二军、第三军和挺进军等部,由哪些部队组成,颇费周折。唐继尧考虑到留守和建立他所直辖的第三军,以及挺进军的需要,不能照原议定计划,把滇军主力全部编入护国第一军。蔡锷考虑到重点突破四川的需要,作为进军四川的护国军主力部队,必须保证有三个梯团的精锐主力军。 但无兵可调,第三梯团不能迅速组成,设在昆明八省会馆的第一军司令部,迟迟不能出发。以李烈钧为总司令的护国第二军,也没有部队可以组成。仅有两师兵力的滇军,完全不足以适应护国军三路出师计划及整个护国战争的需要。于是,云南都督府立即进行了紧张的招兵扩军工作。云南都督府在省城昆明设立了“征兵事物所”,委任马为麟任所长,调集大批征兵人员,分赴云南各县招募新兵。除首先征集以前的退伍官兵外,还从农村招募了大批青壮年农民入伍,迅速新编了二十个步兵团,炮兵和骑兵各一团,警卫军两团,使护国军总数达到步兵二十八个团,炮兵和骑兵各两团,警卫军四个团,共计三十六个团及若干独立连队。 护国军在出师之前,于1916年元旦,由云南都督唐继尧和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率领,在昆明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其誓文庄严宣布:“袁逆世凯,谋叛民国、复兴帝制,本都督服役于民国,作镇滇疆,痛国家之将沉,恨独夫之不翦。爰举义旅,恭行天罚„„ 誓清中原。护国军各部陆续编成,经过动员和誓师之后,分别出发,开赴前线。除第一军第一梯团在云南起义之前已分批向四川开拔之外,蔡锷率领护国第一军第二、三梯团于1916年1月10日,以第三支队董鸿勋为先锋出发,第一军司令部于1月14日离开昆明,经宣威、威宁、毕节,向泸州进军。李烈钧率领的护国第二军,至2月20日才由昆明出发,进军滇桂边境。此时已是护国云南起义之后将近两个月了。 蔡锷,梁启超、谭嗣同的时务学堂弟子,毕业于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同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护国运动,曾是蔡锷与其师梁启超密谋定策的,二人约定,蔡锷赴云南广纳旧部,武力北伐;梁以笔战,携进步党(当时与国民党势力相当)在京沪间活动,遥相呼应。事成之后,功成身退,不恋勋爵。 唐继尧,云南本地人,晚清秀才出身,毕业于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滇系军阀的代表人物,蔡锷1913年主动辞去云南都督后,他逐渐掌握实权,成为地方实力派。 李烈钧,江西人,父辈曾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毕业于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与黄兴相熟,并经黄兴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领导国民党“二次革命”中的江西战事。失败后,逃亡海外。 [1] 天涯社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fbfb27ec3a87c24128c4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