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名曲十面埋伏

时间:2022-07-22 10:15: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琵琶名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今天 大家带来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十面埋伏出处

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早在十六世纪末,明代王猷定在《四照堂集》一书中就记述了当时琵琶名手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的生动状况:《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落涕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这段文字说明,《十面埋伏》的内容、结构和音乐形象与《楚汉》一曲

1




所描述的大体一致,证明它的流传年代是十分悠久的。

十面埋伏赏析

全曲分13段:1.烈营(分营、擂鼓、掌号、马蹄声);2.吹打;3.;4.排阵;5.走队;6.埋伏;7.小战;8.大战;9.项王败阵;10.乌江自刎;11.从军奏凯;12.诸军争功;13.得胜归营。各种乐谱在曲名、段落划分上会有不同,但全曲本身大同小异,最后的3段也常被删除。

全曲13个段落还可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汉军大战前的准备,突出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其中包括:“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五小段;

第二部分为本曲的核心部分,形象地描绘了楚汉两军殊死决战的战斗场面,包括“埋伏”“小战”“大战”三小段。

第三部分表现战斗结束后的情景,最后的5个段落中的前两段旋律凄切悲壮,音乐气氛异常低沉,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愤的艺术形象,后三段描述汉军以胜利者姿态出现的各种情景。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统琵琶曲中的文曲大都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柔平稳,技巧多用左手推拉吟揉手法,善于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或表达内心的细腻感情。武曲则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富于戏剧性,多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因而这首乐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突出,既简练,又生动,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2815a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