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说起

时间:2022-05-02 05:14: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的读音说起

大悟县四姑镇同兴小学

关于“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字的读音问题,我收集了不少资料,均认为应该用普通话的语音朗读。现简述如下。 一、不用古音读诗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按照古代音律,诗中的二、四句的末一字是“家”“花”其韵脚都是“a”。因此首句的末字“斜”应该押此韵,其韵脚也应是“a”。但在现代汉语中“斜”已没有“xiá”的音了,所以这个字只好依从今天的发音,读“xié”。对于处在识字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还不宜讲到古音“旧读xiá”。就这首诗而言,第二句的“家”和第四句的“花”押韵,即使将“斜”字规范读音为xié,也不影响全诗的琅琅上口。当然,不能不指出,“斜”字在古诗中的读音的确应该是xiá,而不是xié。除了杜牧的《山行》之外,还有唐代诗人韩翃(音hóng)《寒食》“春城无处不飞化,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王侯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宋代辛弃疾的词作《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山远近,路横斜,东临蚕种已生些。青旗沽酒有人家。平冈细草鸣黄犊,城中桃李愁风雨,斜日寒林点暮鸦。春在溪头荠菜花。”如果把这些诗词中的“斜”字读成xié就破坏了原诗的韵律。因此,通常都会在这些诗词后面注明:“斜,旧读xiá。”辛弃疾词《鹧鸪天》第三句末的“些”字,是句末语气助词,读sā。这些古今读音的掌握,要随着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逐步了解和掌握。统编中学教材高一册《诵读的要领》知识短文中说:“一般说来,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是有特定要求的,不要再读古音。至于一些异读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另处,在古诗词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字,这些字,古时有旧读音,而现代却已经没有这个旧读音了,或者这些字按古代的音韵规则来说,应该发某个旧读音,但是在现代汉语规范音中却找不到这个旧读音。这时,我们就应该以今天的现代汉语规范音来读。我们知道,古诗词虽然讲究音韵,但当时并没有像现在的汉语拼音这样严密完善的记音系统,因而许多字的读音追究起来十分复杂,有的已不能准确查考其读法了。遇到此类特殊情况,我们应该统一到现在规范音的标准上来,这样更便于教学。

也曾有人把自己构拟的中古音标过唐诗,但如果照此吟出来,恐怕谁都听不懂。用普通话来吟诗词,由于古今声韵调的差异,当时谐和的平仄到今天已有许多不谐和了,且尤以韵


脚的不协调为突出。距离我们时代越古的,不和谐的地方也越多,这是很自然的。 二、不用方言读古文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都有一个“斜”字,古诗讲究押韵,有“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之说。用现代汉语的发音应该是xié。而古读音是xiá。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今湖北襄樊)《过故人庄》的时候也许用的是湖北方言吧,这个“故人”也许正好也是湖北人。

我的家乡大悟县在湖北的东北部,方言中也经常用到这个“斜”字,例如,霞坡(斜坡)霞第门(斜对门),念的都是xiá音。如果把这样的方言带进了课堂,也许会贻笑大方。 从语言学观点看,声韵变转是普遍存在于各民族语言中的语音模糊性的表现之一。语言是口耳相传的。在人们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允许有一定限度的模糊性。在特定的民族语言和方言区域里,由于语言结构的制约,有时即使音素相差很多,也不影响正确理解词义。 三、叶音之说不可取

宋代朱熹的《诗集传》全面采用“叶音”说,用叶音法读古代的诗文,的确能收到押韵和谐的效果,但这种读法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用后世的语言读古时的诗文,有些原来押韵的变得不押韵了,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而叶音的做法,没有看到语音演变的现实,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让许多汉字又有一些不该有的读音。郭锡良先生曾指出这是强改字音以就今读,并非真正探明了《诗经》的本音,同一个字,意义上没有什么不同,只要不合自己的口语,就可以任意改读,完全没有客观的标准,朱熹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懂得古韵是发展变化的。

明末古音学家陈第也坚决反对朱熹的叶音说,他在《毛诗古音考自序》序言里说:“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然一郡之内,声有不同,系乎地者也;百年之中,语有递转,系乎时者也。况有文字而后有音读,由大小篆而八分,由八分而隶,凡几变矣,音能不变乎?”在《读诗拙言》中他又说:“夫乾坤毁而不易者,道也;时地易而转移者,声也。故生齐则齐言矣,生楚则楚言矣。”这是一种可贵的历史观点,有了它,我们才不会再犯类似“叶音”那样主观主义的错误。 四、注重广泛涉猎

“斜”字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均为xié音,只有《辞海》中注音为xié,并注明“旧读xiá”。这说是说,“斜”字的规范读音为xié,在日常生活及平时


说话作文时,都不再保留“xiá”的读音。作为语文教材,需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用法》“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关于古诗读音的问题,本人曾请教过有关资深教师,他们认为:应该用普通话(今音)读古诗词。语言学家苏培成教授的观点更为鲜明:“我们今天怎么去读古诗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普通话读。可是这样一来就变得不完全押韵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语言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后人无法左右,只得接受。”我国已故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也曾在《诗经韵读》中指出:“我们并不要求大家用古音来读《诗经》,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们读《诗经》主要是了解它的诗意,不是学习它的用韵,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 郭锡良先生在他主编《古代汉语》中就明确指出:“譬如朗读杜牧《山行》,就有人主张把‘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读成‘霞’音,以求与后面的‘家、花’两韵脚谐和,这样其实比朱熹读《诗经》高明不了多少。”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按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作为教师不能盲从,音像教材、课外参考书上怎么朗读,课堂上就怎么教学,要认真辨别,有选择地采用。我们不仅需要知之甚多,而且需要传授得法。

总之,古诗词教学的读音问题十分复杂,我们要把握原则,多查辞书和有关资料,学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体分析处理,从而准确把握其读音。

(本文原载《孝感教育2007年第6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7743a49ec3d5bbfd0a74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