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语录经典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文集》98页《答XX铭贤学校徐正之先生书》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原载《乡教从讯》1929年3月15日3、训育上的第二个不幸的事体就是担任训育人员的消极作用。他们惯用种种方法去找学生错处。……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该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他们也不应当忘记同学互相感化的影响;最好还要运用同学去感化同学——运用朋友去感化朋友。《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卷一622-623页4、训育上还有个最不幸的事体,这事就是教育与训育分家,把教育看作知识范围以内的事,训育看做品行范围以内的事,……殊不知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是受同一学习心理定律支配的。我们如果强为分家,必致自相矛盾,必致教知识的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不学无术。所以我们希望担任训育的人,要打破知识、品行分家的二元论,而在知识品行合一上研究些办法出来。《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卷一623页【注】训育:指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和控制。清末兴办学堂之初称之为“管理”,“五四”运动后改称“训育”。5、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南京XX公学创学旨趣》卷一500-501页6、凡住校的教职员,一定要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断不能一个例外。如有例外,一定失败。我希望你住校一个月,以示表率。《师生共生活——致姚文采》卷五105页7、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成大事业者,必定要经过三种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说为大事者,先天下之忧而忧,要从高远处去望他。(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就是说看过了人民的隐痛之后,要时时刻刻纪念他,就是为他牺牲一切,终不懊悔!(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说,从各处各地要寻个解决,只有我们百折不回的去找他。终有一天出人不意的遇着。我读了这一节书后,大受感动,将那时正在徘徊歧路的态度打破了,立刻起来施行我的计划。王先生今年已经在昆明湖自尽了。……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都要经过这种境界,并在每年王静安先生忌日的时候,细细的将这几句念念。《陶行知全集》卷二49-50页《本校产生时的催生娘娘》8、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孟禄博士与各省代表讨论教育之大要》卷一233页9、学校既是乡村的中心,教师便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影响于学生和乡村人民很大。《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卷二48页10、让真理赤裸裸的出来和小孩子见面。不要给他穿上天使的衣服,也不要给他戴上魔鬼的假面具。你不可以为着饭碗,为着美人,为着生命,而把“真理”监禁起来或者把他枪毙掉。教师只能说真话,说假话便是骗子,怎么能做教师呢?《儿童节对全国教师谈话》卷三29-30页11、乡村教育之能否改造,最要紧的是问我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儿童。……倘使我们肯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乡村儿童,那么,无论任何困难,必有达到目的一日。……我今天要代表乡村儿童向全国乡村小学教师及师范生上一个总请愿:“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第一年》卷二62页12、个人爱国不爱国,只须看他对于公有财产之态度,只须看他对于公有财产有没有不愿取之精神。《尊重公共财产》卷一612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0bbca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