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仁爱 “仁爱”在《论语》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理解原儒思想的一个关键,而将“仁爱”理解成为“爱人”则是理解“仁爱”的关键; “仁爱”对于人生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才是“仁爱”的本义?我们认为“爱人”就是仁之根本。首先,从词源上看,“仁爱”者,二人也,“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仁爱”是要指向人,“仁爱”的是现实要二人的努力,努力什么呢?去爱人,谁去努力呢?我和你、我和他,“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其次,既然“仁爱”的指向是人,那么这就要求去爱,爱谁呢?忠孝既然是仁之根本,那首先肯定是爱父母兄弟姐妹了,因而忠孝只能是“仁爱”的两个重要的方面,而不是“仁爱”的全部,因此也不是仁之一般;所以,“仁爱”的本义就是“爱人”,这样一种规定就决定了孔子的思想是以人的自然情感为出发点来思考自己周围世界的,情感就是孔子思想的本体论立足点。 “仁爱”是关系到人的生存发展,成长成功,幸福安乐,健康长寿的大问题。具备“仁爱”是一个有序的自然发展历程,是立足于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仁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前提,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仁爱”的问题。以德为本高尚做人,是“仁爱”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做人的行为准则。以德为本的“仁爱”,就是道德。道德讲的是两个方面:道,即天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天体运行的轨道,讲的是宇宙观、世界观、宇宙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讲的是自然科学;德,讲的是功利,也叫功德,讲做人要一心归一心,品德至上,人类社会有他自己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存在于人民心中,谁能“仁爱”,谁能爱人,就会受到人民的拥护。 “仁”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理,孔子认为“仁”是一切道德最高的标准。对于其弟子,无一轻许其为“仁”,对于颜回亦只是说:“其心三月不违仁”。 在人生的发展历程中,“仁爱”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在社会主义规范人们的行为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生存环境。要求人们在行为规范中要坚持五项基本原则,按着这些规范和原则,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以“仁爱”为本的证明。爱,是衡量人的重要标准,一个人心灵中的爱含量高,人品就好,分量就重,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德高望重。俗话说:人之厚不可厚颜,人之缺不可缺爱。讲“仁爱”,仁者爱人,社会是人的组合体,人与人可以组合家庭,组合社会,讲“仁爱”的核心是一个爱字,家庭和社会都充满着爱,才有温馨,才有幸福。没有了爱,家庭和社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说,不讲“仁爱”就不是真正的人。爱要真诚,爱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美好心灵的象征,是人生成功的动力,真诚的爱,内不欺己,外不欺人,真实诚恳,言行一致,没有虚假,实事求是,人生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任何一种幸福的获得,都来自“仁爱”,“仁爱”是一种决心,是一种力量。人生之路,往往是平坦的少,坎坷的多,得意的时候少,失意的时候多。没有一个人是不通过爱就顺顺利利地走完自己的一生的。只要有爱,就能冲破逆境,走向顺境。逆境是老师,它使人清醒,使人聪慧,使人勇敢,使人奋进。做人要有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们每个人都要内修品德,外树形象,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爱”来体现中华民族的风范,更要在心理上用“仁爱”体现中国人高尚文明的气质风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4485ddce2f0066f53322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