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光”,不纯指某个节令的光景,更有其隐喻意义。它可以是朋友的微笑、父亲关爱、老师的教诲;可以是希望、理想、信念;可以是一种深邃的思想、一段美好的感情、一个景仰的人格„„它能够过滤浮躁的心态,消解日常的抱怨,融化心灵的块垒;能够点燃黑暗的空间,照亮前进的通途,使我们以挺拔的生命姿态走向成功。“有”的语义很丰富,有“存在、拥有、沐浴、陶醉、凭靠”等意。“谁”心有春光?主语没有明确,但虚位以待,可以是“我(们)”,可以是“他(们)”,也可以是“她(们)”。再让题意向前延伸,可以发现题目还暗示了一个外在条件——一个布满荆棘、充满险阻的恶劣环境,补出来,则可以是“在„„的日子里”。总之,题目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又因“春光”这一鲜明的意象而不乏诗意。 在选材上,像“雪灾和地震”这样的宏观材料不是不可以写,但很可能会出现材料的趋众现象,所以可在经典素材里梳理寻觅,提炼和演绎“心有春光”的故事;更应在习焉不察的日子里梳理生活的细节,聚焦春光,展示心之“有”焉! 心有春光 2. 乍暖还春。一树一树嫩红的腊梅被阳光照耀的有些玲珑剔透。湿冷的风吹过,带去睡意。想起曾经抱怨过下雪时的寡淡萧条,院子里被人们肆意揉团践踏的雪花,几时也变得这般动人?描写的功力见长 3. 我何曾想过,换个视角看的世界如此耀眼。吻别初春的璀璨光景,漫步于树下星星点点的光斑,寻找那遗失须臾的美好。 4. 在那个可以肆意挥霍青春的时光里,我不止一次的嫌弃这个世界的晦暗肮脏,只是不曾想如此斑斓的色彩与真谛待人寻觅。 5. 我于艰难困苦中想象坎坷过后方是一马平川;我于寂寞无奈时感慨寂寞如酒,愈是时日久远便愈是香醇冷冽;我于迷惘无望时放任自己纵情于山水之间寻那一点春光。那一抹光,在瀚海栏杆中何等渺茫。于我心间,便如同照亮前方的孤灯一盏。 6. 不再去想一路走来的跌跌撞撞,不再去想前方路两旁妖冶的风景,不再去想黑夜漫漫而光芒渐弱,凭那心中一点坚定的信念,坚信于我之所谓天堂触手可及。 7. 8. 藏起对过去的留恋与不舍,它在记忆深处安心的睡着,让自己酣畅淋漓的面对那一场挑战。 饮尽这一杯醉卧沙场的悲壮凄凉,收拾行囊,打点好心里的忧伤悲凉,褪却脸上的疲累沧桑。向着心中所想的那抹浅浅光影纵使于寒冷的冬季里一样可以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9. 心有春光,等待擦干泪水上路,重拾那一片辉煌。 内心总有一股暖流支撑着,尽管冬天很冷。 外面的世界是寒风飕飕的冬,内心却是桃李竞相开放的春。内心的温暖相信会将整个冬天颠覆。 一次,一个人在家写作业。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从猫眼向外看,原来是来送矿泉水的叔叔,我本想开门,可转念一想,我不知道矿泉水票放在哪里,我便不理睬,转身去写作业了。敲门声终于停止了。 下午,妈妈回来了,我向她说起了这件事。正说着呢,门铃响了起来。我似乎有一种预感,不会是那位送矿泉水的叔叔吧。从猫眼向外看,果然又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打开门,那位叔叔跟往常一样把水放在地下,对妈妈说:“今天早上你家里没人,我只好下午再来了。”妈妈边说“谢谢”边把水票递给了那位叔叔。 我的心中有几丝歉意,或许送水这份工作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位叔叔或许是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份责任,在我眼里,他这份热爱工作的心却是可以感动他人的。 “善意”接着传递。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家里的米快要吃完了,妈妈打电话给楼下的副食品店,如往常一样,说好米的数量以及软硬程度便挂了电话。过了10多分钟,敲门声响起,妈妈打开门,一位叔叔把米放在地上,接着说道:“这米有些硬,需要多浸泡一会儿再煮。”当时我正在写作业,听到这句话,我的笔尖在纸上顿了顿,继续写。 之后想起这件事,才发觉这两位叔叔的善意之举都是在无意之中形成的。这就好似一种传递,尽管他们两个或许互不认识,但他们都有一颗善心。 内心的春天实际上就是汇集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心而形成的永恒之春。或许这些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就是这些“微不足道”而组成一道爱心的光芒,就如春天的阳光般温暖。 或许是只有一句善意的提醒,却可以使严冬变成暖春。若心有春光,也要给别人送去一缕春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7a73d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