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原始农耕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河姆渡遗址人工栽培稻谷的发明掀起了稻作农业研究新篇章。世界上的人工栽培稻,有亚洲稻和非洲稻两种。目前的最早非洲栽培稻,考古学家认为起源于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亚,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亚洲栽培稻要比非洲稻早得多。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认为印度是亚洲稻的起源中心,印度曾发明过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稻遗存,20世纪70年代又发明公元前六千至四千多年的人工稻遗址。而我国河姆渡遗址和另一处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人工稻谷距今七千年左右。 在河姆渡遗址两期发掘中,第四文化层上部大多发明灰、黄、白三色黏性细砂土,分别与稻谷、谷壳、稻叶和木屑等相间组成多层次连续堆积,每层间距2~10厘米不等,总厚度一般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00厘米。河姆渡遗址稻谷遗存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年代之久远,在其它遗址发掘中是绝无仅有的。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有的连谷壳上的稃毛、隆脉及芒刺都清晰可见。经鉴定属人工栽培水稻,并已有籼、粳之分,以籼型为主。 伴随出土的代表农具是骨耜,有170余件。骨耜大部分取材于大型偶蹄哺乳动物(如水牛、水鹿和四不象)的肩胛骨。这反映了在7000年前,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先民们差不多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进展到使用成套稻作生产工具、普遍种植水稻的阶段,稻作农业已成为当时要紧的生产活动。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的耕作形态堪称世界上最为先进发达的耜耕农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acf6d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