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读后感》学习单 一、感知特征,明确概念(什么是读后感?)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鲁迅的文章《社戏》,有两位同学就这篇课文各写了一则随感,请同学们阅读这两则读后感,思考什么是读后感?根据你对读后感的理解,请你给他们评分,满分为5分。 A鲁迅在外婆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最喜欢的就是看社戏,整个看戏过程是一波三折。刚开始,鲁迅借不到船,大家都热心的四处帮忙打听,可船都被人家定下了,鲁迅的朋友下午看戏回来,都为鲁迅叹息,后来他们借了八公公的船,才去看了戏。回来时,他偷了六一公公和阿发家的罗汉豆,小伙伴们年龄大点的烧火,小的剥豆,那也是鲁迅吃过的最好的豆了。双喜得知鲁迅订不到船而不能去看戏时,想方设法借到了八公公的船,还巧妙的驳回了鲁迅妈妈的话,让鲁迅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最后也没有食言,把大家安然无恙的带了回来。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童年经历! B鲁迅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在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去看社戏的一段经历。文中的“我”随着母亲归省,来到了平桥村,那里有香甜的罗汉豆,热情似火的乡亲们,更有一群如影随形的小伙伴。那时,看一场社戏并不容易,路途遥远,屡经波折,而伙伴们纵使去过也愿意再次陪我同去。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请你思考,什么是读后感? 2. 请你给这两篇随感评分,满分5分。 第一篇: 分 第二篇: 分 二、研读例文,举一反三(如何写读后感?) 请同学们阅读这篇读后感,思考:你能总结这篇读后感的写法吗? 《社戏》读后感 读完鲁迅先生的《社戏》,心中流动着一股暖流。这篇文章中虽然篇幅不长,但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及伙伴看戏的过程。文中人们的质朴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令我感动,那一张张纯朴的脸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中,许久都挥之不去。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偷豆事件。小伙伴们累了饿了,就偷罗汉豆吃。可更有意思的是,阿发让大家偷他们家的,因为他们家的大得多,双喜担心偷多了阿发家的豆子会引起阿发娘的不满,于是各人又去偷六一公公家的豆子。六一公公发现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因为听“我”说豆好吃,竟夸“我”识货,并且送给“我”母亲一些。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引)这是多么美好的人性,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和谐的人情!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受到村民们对朋友和客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不仅热情好客,还能体恤到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议)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让别人关心自己,而不知道关心他人。自己遇到了高兴的事,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样只能导致大量的真情流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冷淡。就连现在多年的老邻居,你上楼,他下楼,整日连个招呼都不打,个个形同陌路,遇到事情的时候怎能互相帮忙,这样下去将是多么可怕呀! 这些现象让人感到这个社会缺乏了一种东西,缺乏了同事邻居间相互帮助的爱,缺乏了对老弱病残等人的关爱,缺乏了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爱。 (联)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上以后便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依存的。人们组成一个集体,力量就会变得巨大。如果没有真情,再多的人也无法组成一个集体。让我们快去找回自己丢失的真情,让真情充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结) 三、总结回顾,整合梳理 请同学们回顾写读后感的四部曲分别是哪四个字,我们在这四步中分别要如何做? 1. ( ) 2. ( ) 3. ( ) 4. ( ) 四、学以致用,动笔成文(写一写读后感)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读后感。 任务一:阅读《登勃朗峰》,写好“引”和“议”(感点)。(难度☆☆☆) 任务二:阅读《傅雷家书》写读后感,标出引议联结部分。(难度☆☆☆☆☆) 完成整篇读后感的写作后,请同学们参考《读后感评价层级表》进行自评。 层级 层级标准 A级 (1)有独到、深刻的“感点”,角度小,主标题能够体现中心观点;全文围绕“感点”进行论述;(2)符合读后感的展开模式,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论证有力;(3)能处理好概述原文与论证之间的关系。 B级 (1)立论的角度大,有多个“感点”,不能统一;(2)符合读后感的展开模式,也能联系生活;(3)概述与表达自我观点比例较好。 C级 (1)缺少自己的 “感点”, 多是复述书中观点,面面俱到;(2)概述原文和表达自我观点比例不当;不是议论文;(3)联系生活不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25e2de43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d.html